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以历史为主脉 恒源畅述说纺织工业百年沧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5   浏览次数:12

  向老常州人聊起有故事的纺织企业,他或许会把你指引到“运河五号”的创意街区,这里不仅保留着斑驳的老墙、大面积锯齿形厂房,还建成了有570余平方米的恒源畅历史陈列馆和8000多平米的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大量清代以来的史料、民国时期的地契、企业经营中的珍贵文献和实物,记录了常州近代纺织工业的成长经历和民族工业先驱们自强不息的故事。

  寻迹80年前

  冯玉祥为“恒源畅”题写厂名

  “灯芯绒”“印花双面绒”“靛蓝劳动卡”“童鹰毛毯”等当年红极一时的抢手面料和床上用品,从古运河沿岸的这家纺织厂里,进入了国内众多家庭。

  “厂内的建筑,最早的上世纪30年代的也有,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的建筑都有。”运河五号总经理助理、五毛厂老厂长王必健说,这里可以说是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约80年前,这里叫“恒源畅”。上世纪30年代初,木材店老板汤梦熹、荆春生、费定庵三人集资办起三和布厂,在古运河畔选定了厂址,主要生产四十码白细布和白斜纹布,经营不久该厂陷入了困境。1933年,润源色布店的老板毛锡章租赁了三和布厂,更名为“恒源布厂”。恒源布厂就此发展起来,逐步扩大了生产规模。

  1936年,恒源畅染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在原厂名后加了个代表兴旺发达、财源旺盛的“畅”字。工厂逐步添置了设备,品种增加了黑线呢、花线呢、贡呢、绒布、斜纹、平细布等,产品畅销到南洋群岛等地。

  今天的恒源畅历史陈列馆,就由原“恒源畅”的风机廊道改造而成。这里保存着一幅珍贵的字,据毛锡章的女儿毛祥云介绍,这是当时厂里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请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题写的“恒源畅”厂名。

  从三和、恒源畅到国营常州第五毛纺织厂,该厂部分不同时期注册使用的多个商标也在历史陈列馆接受来自各地人们的注目:义军、吉祥、凤猫、童鹰。1932年到2008年,这些商标和企业一起经历了不同的时代的风风雨雨。其中“童鹰”是使用时间最久,也是生产量最大、销路最广、品种内涵最多的品牌。

  用文艺言志

  职工们融入现代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

  “你当年上台拉二胡”“他那时候演话剧”……2011年夏天,恒源畅的几位的老职工在恒源畅历史陈列馆里展览柜里,看到了一张60多年前的老通知。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好像发现了宝贝,兴奋异常,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仿佛回到了当年青春的时光。

  这张如今已经发黄的通知,日期为1947年9月初。大致内容为:兹定于9月7日下午2时,假座第二饭厅,召开恒源畅艺光音乐会二次筹备会,并举行余兴节目,欢迎到现场观摩。演出的节目有‘金蛇狂舞’、‘丁香’、‘青春舞曲’等等。

  “这则通知从侧面反映了当年职工们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文化需求。”王必健介绍,1927年到1937年抗战前,是常州近代工业出现奇迹的十年,尤其纺织、印染业一枝独秀,成为了常州步入近代化的主要标志,伴随而来的,是工人们改变命运、融入现代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他们在精神上也从不缺少追求。

  解放前,恒源畅由一批管理人员的后备力量发起,成立了文艺社团。解放后,更是成立了歌咏组和剧务组,在工厂内部,凡是开大会或者节日庆祝活动,都演一些余兴节目,扭秧歌、打腰鼓、话剧、歌剧、民乐演奏精彩纷呈,《咱们工人有力量》、《团结就是力量》等都是常唱的歌。

  辉煌后陷入沉寂

  创意将工业文明的遗存激活

  解放以后,恒源畅转变为公私合营的恒源畅染织厂,1966年,工厂转变为完全国营的常州第五棉织厂。1980年,考虑到产品的更新和丰富,再度更名为常州第五毛纺织厂。

  上世纪80年代,五毛厂迎来了它的辉煌时代。王必健介绍,1987年,该厂引进新型设备,生产“拉舍尔毛毯”。

  至今,当年机织毛毯生产线上的梳毛机依旧原址原状保留在恒源畅历史陈列馆里,梳毛机不远处的几张有特色的长椅,则是工人们用淘汰下来的织布用梭子打造成的。

  “当年厂里有专门的修旧利废小组,由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组成,专门琢磨如何将旧物改造利用,工厂的格局和运转活力可见一斑。”王必健说,五毛厂高峰时工人数量达到了1100多人,在1987年、1988年连续名列常州利税排名前10的工业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后,产业结构调整,一批曾经辉煌的国企,纷纷走入困境,五毛厂也开始走下坡路。2007年,五毛厂完全停产,渐渐陷入沉寂。

  为了依托运河沿线开发,保护、传承常州工业的文脉和记忆,2008年底,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三大主题的改造计划,在这里铺展开来。在常州工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常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总体规划下,这片旧厂区逐步改造成了以设计服务为主要门类、汇集各类创意文化人才和企业的文化创意街区,命名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

  如今,这里的老厂房、老仓库、锅炉房纷纷变身为“小清新”茶室、创意工坊、“文艺沙龙”、展示空间和时尚酒吧,成为了常州人触摸历史、寻找乡愁的精神家园。

  恒源畅历史陈列馆

  以历史为主脉,反映老厂80余年历史

  据常州市志记载,早在隋代,晋陵的织绣就被选作贡品供奉朝廷。宋代至元明时期,更成为江南五大丝织产地,最发达的手工纺织业中心。

  直到近代,作为常州工商业的母体工业,纺织工业历经百年、跌宕起伏。“这段历史都可以在恒源畅历史陈列馆里找到缩影。”王必健介绍说。

  作为常州首家工商业历史陈列馆,展馆面积570余平方米,由原“第五毛纺织厂”的风机廊道改造而成。

  展出内容由“三和起家”“恒源畅业”“公私合营”“童鹰展翅”和“创意转身”五个部分构成,通过清代时期的史料、民国时期的地契、老账册、旧办公用具、旧股份公司史料、老设备、老单据等,加上解说资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展现民族工业发展史的文化长廊。企业经营中的珍贵文献等大量文字史料和实物,以历史为主脉,反映了这家80余年老厂的前世今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常州老工业企业的兴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阵痛,最终实现华丽转身的过程。

  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

  档案见证“百年制造”

  第一代变压器、家喻户晓的童鹰牌毛毯、红梅牌照相机、星球牌收录机、金狮牌自行车……“不光一些深入百姓人家的名优产品可以找到,一些关停并转的企业的档案也有‘家’了。”王必健所说的,就是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和常州市档案局共同打造的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

  这一总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利用原第五毛纺厂当年生产著名的“拉舍尔毛毯”的经编车间改建而成,收藏了近百年来“常州制造”的史料和实物,集近现代常州工商业档案保管查阅、工商业历史资料及产品实物陈列展示、企业商务活动平台、工业遗存文化旅游、中小学档案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与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内众多文化和工业遗存有机融合,开创了国内工商档案保管、利用、开发新形式的先河。此外,市档案局《企业历史档案资源整合开发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博览中心一楼1000多平米的档案库里,收集的25万卷档案资料涉及140多家大型国企,目前已经有45家企业、15万卷档案可供市民查看,在一群档案人的努力下,这里再现了常州工业史的辉煌、见证了百年工商业的繁荣。

  走进博览中心二楼的常州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可以看到珍贵照片300余幅,史料100多本。追溯历史可知,常州的百年工商史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常州的漕运、米业、豆业、木业、果业等传统产业谈起。

  在一张张老照片上你可以寻找到常州近代工业史的奠基人盛宣怀,还有以刘国钧为首的最早的一批传奇实业家的照片。灿若繁星的常州实业派风起云涌,他们开启了常州大兴工商业的序幕。

  那些最早在常州近现代工业史上留下印迹的传奇企业以及它们的股权书、公司商标、报刊广告都被整整齐齐地保存到现在。

  展馆里还保留了一些老机器、老物件,其中不少是来自民间捐赠的常州驰名商标产品,比如S195柴油机、灯芯绒、牛仔布、激光测距仪等。这些产品,曾是全国第一代的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这里可以看到常州乃至国家民族工业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