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纺织贸易 » 正文

日本贸易出口遭重创 寄希望于中国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8   浏览次数:9
日本财务省日前公布的贸易统计初值显示,7月份贸易收支逆差为5174亿日元,是自有可比数据的1979年以来7月份出现过的最大赤字。作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日本不断扩容的贸易逆差将对中国乃至其他经济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受访专家指出,受欧债危机的连锁反应及日元持续坚挺影响,短期出现贸易逆差也属正常。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日本长期存在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等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全球大环境不乐观,预计短期之内形势不会出现大的好转,未来经济复苏还面临诸多挑战。由此及彼,业内人士认为,中日经贸往来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牵连。但鉴于中国外贸依然有可能实现8%的增速,加之日本实施的产业投资与技术研发等远景规划,中日经贸未来的发展仍然值得期待。受欧债危机拖累数据显示,日本7月份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1%,仅为5.31万亿日元,远差于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增速下降2.9%)。其中,日本对欧盟出口萎缩25.1%,为2009年10月份以来最大降幅,对该地区的贸易赤字也达纪录高位。“受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的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包括中国等在内的国家需求减少,对于日本这样的出口外向型经济体必然打击很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指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也同意上述观点。他认为,“日本贸易赤字创新高是欧债危机连锁反应的表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7月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也大幅减少了11.9%。其中,包括汽车发动机在内的重型机械发动机等出口减少45.8%,半导体零部件出口减少17.2%,汽车零部件出口减少14.9%。“往年每个月都有一两个柜的货物从日本进口,今年两三个月才有一个柜。”深圳一家货运代理公司的经理胡先生对记者说。胡先生认为,他的生意减少一方面源于日本大地震后很多日本企业迁往中国;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中一批外企倒闭后,中国很多企业转型升级,可以生产满足国内需求的产品,这导致中国对日本的需求进一步减弱。“日本出口到中国的主要以中间品为主,需要再加工后出口到美国等地,但在中国贸易增长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日产品需求减少也在意料之中。”赵忠秀表示。此外,日中管理学院院长李克指出,目前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导致美元持续走弱,日元则相对坚挺,这对于日本的出口来说也相当不利。“日本目前仍处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对于生产资料等需求也还存在,进口未来还会明显回升。至于出口,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需求疲软,短期难改善。”赵晋平认为。寄望中国除了关注外部因素外,专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日本国内。“全球经济不景气只是大环境,近几年日本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结构调整日趋缓慢,汽车工业、电子产品等面临美韩的竞争,日本灾后救助的支出也加大了日本的财政压力,这些都进一步限制了日本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空间。”赵忠秀指出。赵忠秀认为,7月贸易逆差创新高可以看作一个信号,表明日本在技术更新、结构调整等方面未能跟上世界步伐,抵抗风险能力较差。他对日本未来经济增长前景表示担忧。对此,李克也坦陈,在过去的两年中,日本曾经的强势产业如电子、化工、汽车等的产业结构没有及时作出调整。他预计未来日本贸易赤字还会持续。即便全球经济转好,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会有改观。不过李克同时强调,尽管日本经济短期难改善,但从日本目前采取的措施来看,未来的发展仍然值得期待。比如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日本在去年底就已经意识到,各大公司都在积极出台措施调整。另外,日本政府也在加速产业升级,将一些没有较大竞争优势的企业关闭,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技术研发,而不是终端产品,像锂电池、太阳能、机器人等新一代产品的研发才是其未来5~10年的发展重点。李克还指出,看日本经济不能只看贸易,日本大量优质海外资产才是其战略的优势所在。跟中国在海外并购一些资源性企业不一样,日本目前海外并购基本都在领先行业的核心部门,这些利好虽然在短期内难以显现,但对于国家经济长远战略发展非常有益。在欧美经济形势短期难改善、国内产业调整需要时间的情况下,有日本媒体将希望寄托于中国,他们表示,日本出口能否恢复元气,关键是对中国的出口能否恢复正常。对此,赵晋平表示乐观,他认为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今年维持8%的增速依然有可能,这对于出口份额的20%都在中国的日本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但也有专家表示担忧。赵忠秀就认为,不能忽视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中日之间钓鱼岛争端的不断升级,再加上日本政局不稳以及日本跟随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很难不对经济往来产生影响。对此,李克认为,中国国内对于政治作用的认识过于夸大,事实上日本某些政治领导人的言论仅代表个人及某些团体,日本民众90%以上都不关注政治。他认为在民意支持的基础上,这两年中日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日本对中国的定位也从生产制造基地逐步转向消费市场,只要双方都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相信对于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不会有大的影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