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滕先生是一家制鞋厂的董事长。2008年金融危机深入之际,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人员调整;开拓市场,拿到更多国家的外贸出口认证,然后安静等待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到来。2009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让滕先生看到了机会。2010年经过一番考察之后,他把自己的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越南。“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所幸滕先生感觉,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他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和企业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越南不只是中国西南边境的邻国,更是一个蕴含巨大商机、值得正面出击的新兴市场。”近邻中国、发展模式类似于中国、发展程度落后于中国却又在高速发展的越南,成了不少中国商人海外征战的第一站。统计显示,过去5年中,越南海外资本投资平均每年有22.16%的增长。走进越南由于国内制造业利润不断被压缩以及产品出口受限等原因,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正在加快外迁步伐。越南正成为制造业企业迁徙的重要目的地。“相对于中国来说,越南最具竞争优势的是人力成本、厂房租金以及政策优惠等。”这是2010年第一次到越南考察时,最吸引滕先生的地方。他说:“越南的人力成本约为中国的2/3。目前国内的普工月薪已达到3000元-4000元,越南还不到2000元人民币。同时,厂房租金方面也只相当于国内的1/3左右。事实上,越南最具吸引力的是其税收优惠,外资企业在越南前3年免税,第3至5年税率为5%,其后税率约为10%左右,低于国内的水平。”被问及为什么在东盟国家选中越南时,滕先生说,越南靠近中国,可以方便地依托国内的资源。目前中越交通已经走向“海陆空”全方位。河内与北京、广州、昆明,上海与胡志明市已经开通直航,经香港中转的班次更多。南京至友谊关、河内至谅山的高速公路明年将贯通。从广西北海可以乘船直达越南海防。现在,中国人凭身份证件可以在中越边境直接办理15天的旅游证件,无需签证就可入境越南。当然,更使人看重的,还是越南经济飞速增长背后巨大的市场潜力。1986年才开始市场经济改革的越南,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7.4%。而越南在高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方面与中国存在差距,将恰恰是中国商人的市场所在。国内小企业主在进入越南的过程中,必须要依靠当地华侨的影响力。“这些华侨既是保护人,同时又是介绍人。货物进出口的申请,只要有人介绍、有钱打点就可以拿到。”滕先生说,“正好我们温州有很多的华侨资源。”当然,滕先生说,在越南做生意必须要面临政策变动等风险。“越南目前的经济环境类似于我国上世纪的60、70年代,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为了规避风险,很多小企业都在越南和中国同时设厂,在越南只做较为基本的原材料粗加工,然后再进口回国内进行深加工。”其次,越南的商业法律不太完善,而且经常更改。法律的不健全导致合同的约束力低——中国被广泛讨论的“诚信”问题在越南同样存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而且千万不要一次性付清款项。在越南经商的人都知道,海关是一个‘关口’。越南的进出口申报法律语言上常常很模糊,海关官员们的解释和处理会因人而异。初来乍到时由于缺乏报关经验,货物有时卡在海关一个月都提不出来,公司为此交了很多学费。”滕先生说。此外,员工的“懒散”和迟到习惯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进出口的中转站“现在国内迁到越南的工厂主要有纺织、鞋帽、五金、家具建材、机械零配件几大行业,主要以小企业主居多。”滕先生说,“小企业在越南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简单加工,一方面可以直接在当地市场销售,另一方面还可以再出口到欧美,甚至运回中国。”越南已开始成为中国对外进出口的一个中转地带。中国的鞋业是典型的出口型行业,也屡遭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滕先生表示,近年来由于贸易摩擦不断,制鞋出口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在越南设厂,出口产品除了可以“零关税”进入日韩以及印度等国,产品还可绕过直接对欧美等地出口所要面对的较高贸易门槛。“中国-东盟自贸区可以作为国内企业开拓更广阔国际市场的‘跳板’,通过‘政策’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表示,目前,东盟还与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了自贸区,实现了“零关税”,但中国只与其中的新西兰建立了自贸区。国内企业可利用东盟与其他国家签署的自贸协议,到东盟设厂,将出口东盟的商品进行二次加工,改变其原产地属性后再出口至其他与东盟签署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实现多个优惠政策的“叠加”。他举例说,日本是世界第三大鞋类进口市场(中国香港地区除外)。在日本鞋类产品进口中,中国鞋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70.2%。在日本进口鞋类中,中国的塑胶鞋和纺织面鞋的市场份额超过了80%。“但是,与美国的鞋类进口几乎完全自由化所不同的是,为了保护本国制鞋业,日本对进口鞋类实施关税配额制,也就是以关税来限制进口量,超过配额部分的进口鞋,被课以高关税,以控制进口量。”滕先生也表示,鞋企的产品出口日本,其进口关税征收近10%。但选择从越南加工出口的话,由于越南所在的东盟经与日本建立了自贸区,实行了“零关税”,中国产品借此可巧妙避开日本的高额关税,打开对方市场。同样道理,中国其它产品出口欧盟常被征收重税,“借道”东盟国家就可减少许多麻烦;包括一些产品出口印度受到种种限制,“借道”缅甸也能方便得多。同时,越南还是海外产品进入中国的一个中转站。滕先生说:“通常是欧洲、美国的货物先运至中国的香港特区,然后再到达越南,由广西口岸最终运至中国,从而打破国内进口高关税的束缚。”按照新的关税优惠协议,皮革化工原料、生皮、半成品革、成品革、生毛皮和已鞣毛皮等皮革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已降至0,而在去年中国对东盟的相关产品进口则征收了平均1.7%的关税。业内人士表示,皮革企业要积极地了解东盟等国家市场动态,打好“政策牌”,部分原材料可以考虑从东盟等国家进口,这也是在贸易摩擦加剧的国际形势下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