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弹指一挥间。10年,在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进程中,中国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记者日前从海关总署获悉,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从6207.7亿美元增至36418.6亿美元,年均增长21.7%,较同期全球贸易额年均约10%的增速高出1倍多。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由2002年的4.7%逐年上升至2011年的10.2%,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3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近10年,我国出口总值由2002年的3256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8983.8亿美元,增长4.8倍,占全球出口的比重由2002年的5%上升至2011年的10.4%。出口规模在全球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四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一位,并在2010、2011年连续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进口总值则由2002年的2952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7434亿美元,增加了4.9倍,年均增长21.8%,占全球进口的比重由2002年的4.4%上升至2011年的9.5%。进口规模在全球的排名也由2002年的第六位稳步上升至2009年的第二位,此后两年继续保持全球第二的位置。旺盛的内需拉动和扩大进口的政策导向,有力地拉动了全球贸易快速增长,中国正成为全球贸易恢复增长的强“引擎”。2008年,在全球进口贸易增速降至15.4%时,我国进口仍维持了18.5%的高速增长;2009年,我国进口下滑11.2%,同期全球进口下滑了23.3%;2010年我国进口增长38.8%,高出同年全球进口增速17.7个百分点。2010年和2011年两年我国强劲进口使全球出口增加了7374亿美元,有力地拉动了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复苏。在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持续快速扩大的同时,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显著,贸易结构更是有了明显改善。机电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11年,我国出口传统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塑料(10860,-125.00,-1.14%)制品、家具、箱包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3857.9亿美元,出口机电产品10855.9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0.3%和57.2%。与2002年相比,10年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回落8.6个百分点,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升9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进出口增长趋于平衡。2002~2011年,我国进口年均增速21.8%,出口年均增速21.6%,进出口增长更加平衡。特别是近几年,我国鼓励增加对能源、资源性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2011年,我国进口能源、资源性产品和消费品合计5242.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3.6倍,年均增长34.7%,高于同期进口平均增幅12.9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持续改善,使一般贸易的比重提高,加工贸易则放缓脚步。2011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245.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2倍,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8%,比重较2002年提升10.1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305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3倍,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5.8%,比重较2002年减少12.8个百分点。相对加工贸易而言,具有国内产业链长、增加值较高等特点的一般贸易比重持续提高。出口方面,市场多元化成效明显,出口份额中新兴市场所占比重提高。2002年,对欧盟、美国和日本出口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3%、21.5%和14.9%,2011年的比重分别为18.8%、17.1%和7.8%。除了欧盟所占比重提升2.5个百分点之外,美国和日本所占比重大幅回落4.4个和7.1个百分点。对东盟、拉丁美洲和非洲出口的比重由2002年的7.2%、2.9%和2.1%分别上升至2011年的9%、6.4和3.8%,10年间分别提升了1.7个、3.5个和1.7个百分点。另外,对印度和俄罗斯分别提升了1.8个和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出口产品对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依赖程度降低,对新兴市场依赖程度提高,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明显。但在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外贸发展方式积极转变的背后,我国外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人力资源优势和外资引进,对外贸易总体效益不高,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贸易条件难有大的改善等。对此,专家建议我国要由外贸大国发展为外贸强国还需在技术创新、提高国际市场价格话语权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