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9月出口的意外冲高,有观点称,不排除有企业赶在“最长黄金周”前交货“圣诞订单”。9月中国出口规模意外冲高海关总署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出口1863.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华尔街日报称,9.9%的同比增速,不仅高于8月的2.7%,也高于经济学家给出的5%的增速预期中值。与此同时,9月中国的贸易顺差也扩大至276.7亿美元,高于8月份的贸易顺差267亿美元,也高于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13位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224亿美元。交通银行[4.32 0.47% 股吧 研报]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鹄飞对新华社分析称,9月出口反弹,首先是由于圣诞节临近,每年9月欧美进入采购旺季;第二,9月以来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纷纷加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短期内带来市场积极反应,从PMI等景气指标看,外部需求出现回暖迹象;第三,国内稳定外需政策也提振了外贸企业的信心。圣诞季拉动受圣诞订单的影响,9月历来是中国外贸出口的传统旺季。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会长冯郑州告诉新华社记者:“最近不少企业反映,开始陆续接到来自欧美的新订单了,其中尤以圣诞节相关的产品有所增多。”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健进一步分析称,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是消费品,圣诞前的采购季是中国外贸的传统旺季。外贸数据向好并不意味着外贸形势有所好转,更多的是因为季节因素。据新华社13日报道,作为国内最大的圣诞用品生产基地,义乌小商品景气指数9月回到1000基点“枯荣线”上方。虽然今年9月景气指数较去年同期仍有116.55点的差距,但1009.14点已是今年第二高点,上一次小商品景气指数超过1000点是今年4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8月回升0.6个百分点,接近50%的临界点,为今年5月以来连续4个月回落后的首次回升。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8%,比8月回升2.2百分点。“随着欧美传统消费旺季的来临以及美联储QE3的推出,我国的外贸形势会有一定程度的回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对新华社说。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进一步称,由于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从9月30日持续到10月7日,不排除有企业赶在“最长黄金周”之前交货的可能性。但今年9月9.9%的出口增速,仍远逊于去年。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9月,中国出口169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外需仍不容乐观”但放眼全年,今年以来中国的外贸表现并不乐观。“今年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并不‘好看’,仅靠后三个月圣诞订单的拉动,效果还是有限。”谢太峰对新华社说。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14953.9亿美元,同比增长7.4%,远低于去年同期22.7%的同比增速。有观点认为,虽然9月出口有所好转,但短期内外需仍不容乐观。数据上可见一斑。新华社援引最新数据称,法国8月份贸易余额逆差52.86亿欧元,低于市场预期。海关总署的统计也显示,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今年前三季度,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109.9亿美元,下降2.7%。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487.6亿美元,也下降1.8%。但中美双边贸易总值的同比增速达9.1%。市场人士亦未放松警惕被视为观察中国外贸走势“风向标”的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在广州开幕。新华社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届广交会展位仍较为紧张,一些出口企业尽管积极争取,依然无法获取展位。广交会的“一席难求”反映出外贸企业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的热情,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出口市场普遍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进口需求逐渐回升四季度出口可能面临的挑战不少。业界普遍关心的是,欧美需求的持续性,以及美联储推出的QE3带动美元走弱、人民币继续走强的影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的判断则是,企业反映今年圣诞订单来得晚,但数量未减,预计10月出口可进一步好转。李健提到,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随着海关、质检等多部门陆续推出相关实施细则,上述政策在帮助企业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缓解经营压力等方面的积极效应正陆续显现。不过,新华社13日援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的观点称,未来一两年中国外贸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而从中长期看,由于国际环境的改变,中国外贸出口将无法再现过去每年超过20%甚至30%的高速增长。相对而言,进口形势更符合预期。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13470.8亿美元,增长4.8%;贸易顺差为1483.1亿美元。9月进口1586.8亿美元,增长2.4%,扭转了此前8月单月进口出现负增长的态势。有观点认为,这表明国内需求开始显示出一定的改善迹象。陈鹄飞对新华社称,9月中国进口增速转跌为升主要因为国内经济缓中趋稳的态势继续巩固,同时也不排除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他预计,随着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速可能筑底企稳,进口需求也会逐渐回升,加之中国主动加大进口力度以推动贸易平衡,未来进口将呈现可预期的小幅回升。(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