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时代周报》10月23日文章,原题:中国不再希望便宜由于中国工资上涨以及国外需求萎缩,许多公司将在华工厂搬到东南亚。资本外流表面上可能会损害中国,但实际上,这种发展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是有利的。按照中国商务部一名官员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的说法,中国有1/3的纺织品、鞋和帽子制造商再也收不到订单。奇怪的是,这篇报道的作者并没有因为订单减少而露出不满。相反,他甚至认为可以“因祸得福”。事实上,这种变化是中国希望看到的。中国领导人希望摆脱对出口的巨大依赖,赢得更强劲的国内经济。便宜很快将成为中国的“过去式”。20多年来,中国廉价工资下生产的产品,淹没了整个世界。超过5亿中国人在共产党的这种方式下脱贫。现在,中国领导人希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中国人社部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16省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近20%。此外,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企业被要求至2015年,更注重质量,提高环保技术。这种结构变化并不是没有痛苦。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已减慢,以前的“世界工厂”正失去优势。这带来两个问题:首先,国家将如何弥补出口产业工作岗位的流失;第二,中国的变化,对世界其他地区意味着什么。中国领导人已经证明,可以应付这种变化。目前,服务业比制造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跨入中产阶层。世界其他地区也接受了中国商品的变化。虽然中国成本提高也有副作用,几乎所有货物价格都会涨,但正面影响可能更多,比如世界范围内工人竞争将少些。多年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发生了变化。这里可以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矛盾现象。以前,西方商界领袖指责中国商品太便宜。而现在,美国又有许多人把中国商品价格上涨看作某种损害西方的方式。这后面隐藏着恐惧,就像以前日本和韩国突然站在眼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