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3日发布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9月份当月,中国出口1863.5亿美元,增长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进口1586.8亿美元,增长2.4%。9月的出口数据远高于8月2.7%的增幅,这是我国出口连续两个月扩张速度加快,而进口也呈现恢复成长态势。这说明我国较长时间外贸低迷的态势已稍有改善,但是否意味着“拐点”出现,尚需进一步观察。外贸数据向好,特别是出口加速,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前期“稳增长稳出口”系列政策措施的发酵效应,特别是9月份出台的“促外贸”八大措施对于未来中国贸易走势行稳将会发挥显著作用;而另一方面,来自全球的外需近来也逐渐好转,圣诞订单、季节性因素等也有利于外部需求的回暖。当然也不能忽视一点,9月份中国出口增速加快,与国庆中秋8天大长假也有关联,不少出口企业为避免“长假”带来的交货期不便,提前赶在9月份装运交付。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振,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不仅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也给中国外贸抗压能力带来很大的考验。所以,建立外贸预警机制,把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尤为迫切。尽管有美国进一步宽松措施(QE3)的推出,10月初5000亿欧元的欧洲永久性援助基金欧洲稳定机制(ESM)也在波折中正式启动,整体较佳的外部气氛给未来中国外贸出口带来很好撑力,但欧元区经济衰退恐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而美国也并没有从“财政悬崖”边真正脱离,一而再、再而三地“挥舞”类似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贸易保护呈泛滥势头必将对中国外贸造成打压。因此,压抑未来几个月外贸向上爬升的不利因素仍然不容小觑。日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中国经营报》上撰文指出,汇率才是中国经济不景气的根源,目前人民币实际有限汇率高估约8%左右。企业反映的订单外移、劳动力成本上涨、房屋租金和原材料成本较高等,正是“汇率”过高的显现,这也是造成外贸不景气的重要因素。10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264,对美元汇率创下近3月来新高,也是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7年累积升幅已超32%。虽然不少专家表示,人民币强势上行不会持久,但汇率问题对“MadeinChina”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其实比单纯的外需不足伤害更大。即便中国的外部需求没有问题,在“汇率高估”而引发的成本因素效应下,价格的竞争力也会出问题,而这种问题持续得不到排解,来自国外的订单很可能会向其他国家竞争者手上挪移。我们一直强调中国出口企业须勤修内功、强身健体,但先天环境不足,又遭遇“反倾销案件占世界的1/3,反补贴案件占世界的一半”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毒害”,再加上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性壁垒、低排放和环保标准要求等重重“门槛”阻隔,出口“维稳”的压力依旧很大。13日的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28424.7亿美元,增长6.2%。其中,出口14953.9亿美元,增长7.4%;进口13470.8亿美元,增长4.8%。虽然9月出口骤升对中国出口持续不彰的态势来说无疑是相当振奋的消息,但需要看到,第三季度是今年中国外贸能否“保十”的关键季。如今看来,要完成全年外贸既定任务,可以说不甚乐观。即便9月出口“暖风”吹送,可蒙在中国外贸面前的阴霾远未散去,寄望今年最后三个月出现较大反弹显然并不现实。假如出口企业经营环境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艰难的日子或许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