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出口急速下滑和2010年基数效应造成的短暂反弹之后,中国出口增速仍处在漫长的趋势性下行阶段,今年以来更是屡创金融危机后的新低。尽管9月出口增长回升至9.9%,但基于对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经济前景的考量,今年出口市场实质性改善的条件尚不具备,全年实现预定的10%增长目标有较大难度。预计全年出口增长7.4%作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出口目标市场,美国经济(尤其是其居民部门支出)的增长状况对中国出口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美国经济正逐步走出衰退泥潭,失业率、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反映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经济指标已显示出企稳回升迹象。尽管面临财政和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实现全面的复苏尚需经历较长时间,但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向好,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已经企稳,居民部门去杠杆化基本完成,技术与能源等要素供给优势明显。在此背景下,我国对美出口增长可望缓步反弹。相比美国,欧盟面临的经济形势无疑更加严峻,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今年以来一直处于负增长区间。债务危机的长期化将造成未来较长时间内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失业率的居高不下,这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和消费倾向,历史数据表明欧盟的消费者信心与中国对欧盟出口的相关性很强,加速下滑的消费者信心预示着中国对欧盟出口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萎缩。另外,不断发酵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及相关政策的频繁出台也将为中国对欧出口蒙上一层阴影。今年以来我国对第三大出口目的地日韩市场的出口增速同样呈现较大幅度回落,地缘政治的紧张为该地区的出口形势增添了较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过去几年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表现同样差强人意,东盟、俄罗斯维持稳定增长,而拉美、非洲地区出口增速显著回落。基于上述对中国各大出口目的地区经济前景的分析和具体出口金额的测算,我们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将实现出口总额20383亿美元,同比增长7.4%。三原因致进口增速大幅滑落外需不振直接拖累出口增长,而今年以来进口贸易额增速持续低于出口,进口增长的前景同样不容乐观。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了今年以来进口增速的持续低迷。第一,从贸易形式的角度上看,以出口为目的的加工贸易进口占中国全部进口贸易额的比例高达40%以上,因此全球经济的萧条在直接打击出口的同时势必对进口造成较大影响。受诸多长期因素的制约,加工贸易的发展正面临瓶颈,其对中国贸易的贡献度将日趋减小。第二,近年来以原油、铁矿石为代表的工业原料进口数量和金额飞速增长,我国相关产品进口量已占据全球贸易量的很大比重,对进口总额的贡献度也已超过30%。由于当前中国经济正陷于连续9个季度增速下滑、工业企业去库存进程尚未结束的收缩阶段,大宗原材料的进口需求受到较大影响。具体的量价分析显示,今年以来铁矿石、原油及各种有色金属矿石进口量增长乏力,同时进口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造成今年以来初级产品累计进口金额增长不足10%。第三,国内制造业投资需求的萎靡使得以特种工业机械、通用工业机械为代表的占进口总额近40%的机械设备类产品进口呈现“零增长”,严重拖累了进口总额的增长。因此,今年进口增速将出现大幅滑落。通过对分类别产品进口金额的测算,我们预计全年我国实现进口总额18125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4.1%。贸易顺差趋势性收窄尽管全年有望出现显著反弹,但我国贸易顺差的收窄是大势所趋。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仅面临规模上的瓶颈,“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和出口部门对低附加值产业的依赖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前景不容乐观。以最能代表中国对外贸易特点的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加工贸易为例,加工贸易总额同比增速已从“入世”后的40%回落至不到10%。从出口的产品结构上看,纺织服装、家具用品、办公机械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较低端产品的出口仍然占据较大比重,而专业科学类仪器、特种机械和各类运输设备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仍然较低,且自金融危机之后并未出现显著提升。摆脱经济增长对于低端出口部门的依赖,仍然需要付出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努力。在此期间,中国出口的增长动能将日趋衰弱。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出口产业升级尚需时日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出口增速将出现长期性的放缓。通过分析全球GDP名义增速(扣除中国)与中国出口增速之间的历史关系,结合对未来趋势的判断,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出口增速的波动中枢将逐步下降至不到10%的水平,至2015年实现出口总额约25800亿美元。综合考虑国内市场对能源、农产品等持续增长的需求对应的内需型进口(与中国名义GDP成比例增长)和持续存在的加工型进口,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进口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至2015年实现进口总额约24900亿美元。当前的巨额贸易顺差将在未来数年内逐步收窄,到2015年中国贸易顺差将下降至不足1000亿美元,逐渐趋向国际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