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商务部对外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报告称,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贸易预警(WorldTradeAlert)”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报告称,太阳能光伏电池在多个海外市场遭遇贸易摩擦,出口严重受阻。随着中国出口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国外对中国新兴产业出口的限制明显增多。报告分析,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据世贸组织监测,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WTO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报告认为,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受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也更加紧迫。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可能难以再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针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报告认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应继续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一方面,立足当前,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外贸长远发展后劲。背景资料:何为贸易保护?保护主义,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会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不同的反应。但新旧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