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早先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普遍下滑相比,近一段时间以来,亚洲国家出口状况表现参差。11月1日韩国知识经济部数据显示,韩国10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2%,为四个月来首次增长,且增速远超预期。不少经济学家表示,作为亚洲出口走向的“风向标”,韩国10月出口数据回暖或许意味着,早先在欧债危机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等多重重压之下的亚洲出口,可能已经度过最为糟糕的时候。究竟该如何看待近来部分亚洲经济体出口数据改善?在欧美日超级量化宽松持续升级之下,部分亚洲国家的出口回升能否持续?这是否意味着亚洲出口即将回暖?与本报记者连线的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亚太经济研究联席主管范力民表示,尽管近期部分亚洲地区出口有所回升,但并不能改变亚洲出口增长下跌的基本趋势。亚洲地区出口部门的情况还没有开始好转。他认为,亚洲出口不仅与发达市场的零售销售联系紧密,还与投资周期密切相关,而后者近期特别疲弱;目前,甚至2013年的大部分时间,亚洲经济仍主要依靠内需。亚洲出口尚未好转除了韩国最新出口数据令人惊喜,中国9月出口同比大增9.9%,远好于8月份2.7%这一数值更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另一方面,不少亚洲经济体出口仍然疲弱。11月1日印度尼西亚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9月份出口同比下滑9.4%,持续第6个月下滑。在出口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数天前泰国政府也表示,由于需求减缓,泰国今年将无法达到早先的出口预测数值。“在这里给所有看好亚洲出口增长的人们提个醒:作为亚洲地区重要风向标的韩国的新出口订单自上个月进一步下跌,创下了2009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范力民表示,此外,汇丰的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显示,新出口订单指数有所回升(从44.9上升至47.3),但仍低于50的扩张收缩分界线。因此,出口仍将继续在较低的水平徘徊。他还表示,自第二季度中起,亚洲的出口增长就开始下跌。美欧日需求一直疲软,但是亚洲出口的下滑幅度超出了西方国家消费数据的下滑程度。尽管近期部分亚洲地区出口有所回升,比如中国9月份的出口反弹,但并不能改变亚洲出口增长下跌的基本趋势。亚洲地区出口部门的情况还没有开始好转。背后存在多重原因事实上,近来不少经济学家也表示,在欧债危机悬而不决、美国财政悬崖渐行渐近、新兴经济体增长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亚洲出口要想好转可能还需更长一段时间。“亚洲出口不仅与发达市场的零售销售联系紧密,还与投资周期密切相关,而后者近期特别疲弱。”范力民表示,中国用于国内消费的进口也有所下滑,这部分进口对于若干较小的亚洲国家来说日益重要。从中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来看,后者的出口可能会有所回暖。他还表示,中国的一般贸易进口与亚洲出口两个数据系列的关系突出了两个特点: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洲新兴经济体(除中国外)的出口增长已经与中国的一般贸易进口,也即内地的需求变动,趋势越来越贴近。其二,最近亚洲出口增长的下滑与中国一般贸易进口的下降相匹配。不稳定的中国需求跟发达经济体投资支出的下滑共同造成了最近亚洲出口的萎靡。“在实践中,很难说有多大比例的一般贸易进口分别进入了消费和投资领域。”他表示,但我们的研究表明,是后者的疲弱(而非前者)抑制了中国的进口需求。在这里,从名义及实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走势来看,虽然从今年早些时候名义销售额出现下降,但实际销售额并未明显下滑。这表明,中国进口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疲软的投资,而不是消费。令人欣慰的是,在最近,名义和实际的消费支出也开始加速。亚洲经济仍将主要依靠内需尽管最近一个月来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旧脆弱,债务危机之下的欧洲仍在经济衰退的“泥潭”中难以自拔,但美国零售和房地产市场数据却显露改善迹象,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这或许能成为促使亚洲出口、拉动亚洲经济的动能之一。但也有分析师对此持有谨慎看法。他们认为,仅仅从韩国10月单个出口数据改善,尚不足以佐证亚洲出口已经“刮起暖风”;在全球经济蹒跚而行导致的全球贸易萎缩大氛围之下,亚洲出口要想独善其身恐怕绝非易事。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美国大选结果尚未定锤,美国政策走向存在不确定性,这也将令美国经济能否避免财政悬崖等诸多威胁带来变数,由此美国对亚洲出口增长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支撑也是值得怀疑的。“忽略偶尔的数据波动,亚洲的出口仍可能继续承压。”范力民表示,西方国家的零售销售回暖没有达到足以抵消资本品订单大幅减少的负面影响的程度。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虽然健劲,但也不是关键所在。再次强调,投资才是关键。需要投资全面提升,才能使亚洲出口上演一波令人信服的反弹。“要看到亚洲地区出口真正复苏,需要中国和发达市场的投资均有一个更明显的上扬。明年之前这一情况不会发生。目前,甚至2013年的大部分时间,亚洲经济仍主要依靠内需。”他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