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纺织贸易 » 正文

谭浩俊谈:出口工作不该悲观 应当反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9   浏览次数:6

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实现外贸出口1793.8亿美元,同比增长2.9%,较上月11.6%的同比增速大幅放缓。对此,分析师表示,出口增速下滑并且低于预期表明我国外需复苏仍然缓慢,且外贸疲态短期内或难以改变。(12月11日人民网)

虽然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出口的重点国家和地区——美国和欧洲,在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出口急转直下,且迄今没有出现企稳的迹象,令人担忧。但是,相关各方在出口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悲观情绪,还是让我们感到震惊和不解。

毋庸置疑,出口形势很不乐观,困扰出口的各种不利因素也依然很多。但是,这绝不能成为悲观的理由,更不能将悲观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因为,出口工作出现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国际经济形势不佳、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阴霾迟迟不能离去造成的,而不是意味着中国的外贸出口已经走到尽头。

在出口问题上,早在若干年前,有关的专家、学者,包括一些实际工作者就一直呼吁,应当居安思危,而不要一味地依靠劳动力红利和资源等的过度使用来满足速度的需要,而应当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但是,所有的呼吁、建议,甚至呐喊,都淹没在外贸出口“高速度”、“高增长”带来的快感之中。从政策引导到资金扶持,从资源配置到产业规划,几乎都是重复同一个节奏——数量、速度。面对外汇储备持续快速的增长,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警惕,意识到可能的风险和代价。在“劳动力红利”问题上,我们只看到了“廉价”的作用,而没有看到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一种“红利”;在资源消耗问题上,只看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面,而没有看到资源有被消耗完的一面;在引进外资方面,则过度在乎“制造高地”的作用,没有考虑如何从“制造高地”转向“创造高地”,没有考虑如何从低端制造转向高端制造。这些方面,原本应当成为我们抵御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资本,现在,却成了负担。这应当引起反思,更应当成为今后出口工作乃至经济工作的一种教训。

在出口问题上,完全不应当产生悲观情绪。虽然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欧洲,短期内不可能出现明显的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会放弃中国这个出口大国,放弃中国向他们提供本国居民需要的产品。更重要的,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费高地,放弃中国产品进口,就等于放弃向中国出口产品。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其实也是中国出口能够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最强有力支撑。中国不会再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发达国家也不会逼迫中国进行闭关自守。“双赢”是未来中国进出口工作的主要筹码。

中国需要做的应该有五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万双皮鞋换一架飞机”的出口策略,已经不能再重复。中国可以保留一些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的产品,但比重必须下降,且要逐年下降。取而代之的,应当是科技含量较高、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

第二,回报价值很低的“房东经济”不能再唱主角。中国可以继续做“房东”,但不能发展回报价值很低的“房东经济”。中国的“房东”要做出“主人”的样子来,要让能够给“房东”带来高收益、高回报的“租房者”进来。加工费要拿,技术分成、销售分成等也要拿。只想支付加工费的“租房者”,要坚决堵在外面,不让其进门。

第三,出口政策不能再洒“花露水”,要鼓励出口企业转型升级。过去在出口问题上,用“一刀切”、“洒花露水”式的政策扶持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当时的环境需要我们这样做,也可以这样做。但是,如果现在仍然采用这样的方式,就有问题了。所以,必须调整出口策略,在政策上扶持那些有国际竞争力、有技术竞争力、有附加值竞争力的企业,迫使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提升附加值。

第四,应对贸易保护要列入出口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中国产品在出口方面将受到更多的阻力和抵抗,这是必然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要早做准备,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对。譬如在华为、中兴、三一等企业出口问题上,既然欧美发达国家能够动用“国家机器”,中国为什么不能呢?

第五,外贸进出口必须保持平衡,进口力度要加大。持续的贸易顺差,在金融危机中已让中国利益严重受损。今后若干年,中国要在贸易平衡方面作更多的研究和分析。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庞大的消费市场,将前沿技术、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含量产品等的进口结合起来,进行进出口互换。不然,要对产品进口作出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只有这样,中国的贸易平衡才有基础,中国的出口产品才会提升档次与水平。

总之,在出口问题上,只能反思,不能悲观。悲观只会让中国的出口工作更加被动,更加陷入困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