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纺织贸易 » 正文

欧债危机暂缓 中欧经贸关系走转型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28   浏览次数:18

欧盟对中国经济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在债务危机背景下,中欧经贸关系面临转型,欧盟作为贸易伙伴的地位将会下降,但作为投资伙伴的地位将会上升,中欧货币合作也有望取得进展。

欧债危机重创中国出口 

自2009年底希腊债务问题暴露以来,欧债危机已历时3年。2012年危机虽然曾有短暂缓解,但总体看是继续扩大、恶化的一年。除了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三个小国外,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和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也出现了严重的融资困难,国债收益率长时间居高不下的情况。由于欧洲主权债务风险和银行业风险相互交织,随着债务危机的恶化,风险还在向金融领域扩散。此外,债务危机的“始作俑者”希腊由于国内大选、与欧元区谈判陷入僵局等原因,屡次引发退出欧元区的担忧,重创市场。 

债务危机恶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实体经济,进而抑制了中欧贸易。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最新数据,继第二季度环比萎缩0.2%后,今年第三季度欧元区17国经济再度出现0.1%的下滑,这意味着欧元区经济陷入“二次衰退”,同时失业率上升到了11.7%的历史最高点。由于经济低迷和削减公共支出,中国对欧出口受到重挫。根据中国海关最新的统计数据,2012年1-11月,中国对欧出口下降了7.0%,这与中国出口总量7.3%的增幅形成鲜明对比。经济不景气还导致欧盟内部保护主义抬头,针对中国的反补贴、反倾销调查案件不断。 

中国宜作长远打算 

展望未来,中国对欧出口形势难言乐观。 

一方面,债务问题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尽管欧洲各国普遍采取的大力度的紧缩措施,但由于经济衰退以及现有债务的利息负担,欧元区各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仍处于上升趋势,尚未到达下滑拐点。尤其是希腊,预计2012年底债务比例将达到170%。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言,“认为危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还为时过早,欧元区仍面临着数年的痛苦改革、缓慢增长和高失业率”。 

另一方面,即便欧债危机将来得到解决,中国对欧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很难达到以前的高水平。在债务危机背景下,欧盟正在快速实施自己的自贸区战略,通过双边谈判开拓外部市场。目前,欧盟已经与韩国签署了协议,与印度的谈判正在进行中,与日本的谈判即将开启,并且在酝酿与美国打造“跨大西洋自贸区”。未来,随着欧盟与其他经济体自贸区协议的落实,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出口造成“贸易转移效应”。同时,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欧盟对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更为警惕,已经开始通过强化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本土企业。有迹象显示,欧盟委员会正在酝酿首次在没有企业投诉的情况下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未来,随着中国对欧出口受阻,对欧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将会降低,这意味着欧盟作为中国贸易伙伴的地位可能出现下滑。中国作为开放型经济体,可考虑将出口目标转向更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同时积极推动或参与双边、多边贸易机制,尽力争取外部市场。 

谋划中欧合作新领域 

中国对欧出口虽然在下滑,但投资却在增加。随着债务危机的发酵,欧盟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越来越积极和务实,中国对欧直接投资也迅速增加,而且未来仍有潜力可挖。根据2011年的数据,中国对欧直接投资只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量的5%,这与欧盟占世界GDP20%的比重不相称。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债务问题很难得到解决,欧盟可能对中国投资持续呈开放态度,这在没有危机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中国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握住这一机遇。目前看,中国对欧投资仍然经验少、环境不熟悉,要把握住这一机遇,还需要多做功课,了解欧洲的商业环境、法律、习俗等,为投资欧洲做好准备。 

中欧在货币领域的合作也有望取得进展。欧洲爆发债务危机除了自身问题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外部冲击的结果。欧元自1999年诞生后一直平稳运转,2008年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才爆发债务危机。危机爆发后,美国不但未施以援手,甚至一定程度上向欧洲转嫁危机,以缓解本国的债务压力,维护美元霸权,欧洲对美国的评级机构等也多次公开表达不满。欧债危机反映出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这为中欧货币合作提供了空间。目前看,欧洲对人民币国际化持积极态度,巴黎和伦敦都在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未来中欧可进一步考虑货币互换、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等合作方式,推动货币合作向纵深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