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生产企业、小商品商户、外贸公司、货代、国外采购商……种种角色相互交错,形成义乌独特的外贸采购环节。因为每一个“角色”规模不大,不得不通过多个采购主体组柜、多类商品拼柜出口,这才有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中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而在此前,义乌市场一直沿用的是“一般贸易”的模式。出口小商品的多而杂,每个集装箱的商品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如果每一家都要申报、报检,那么对于义乌来说,这些无疑都是“高速路”上的安检口,虽然都很有必要,但给外贸各环节带来了诸多的人工、时间等成本。
记者从相关报道中看到一些数据,到2012年10月底,当地海关监管出口集装箱达到54.4万标箱,同比增幅30.8%,商检部门前9个月检验出口商品9.4万批,未出现被国外通报的质量事件。在出口形势并不乐观的2012年,这样的数字是不容易的。
2012年1月至11月,义乌市出口总额超过7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其中,9月份以来的出口呈“井喷”态势,11月,义乌出口同比增长4.3倍,在全国出口形势普遍低迷的局面中一枝独秀。
当然,据一些知情人士透露,以前大量从上海、宁波港口通关的义乌小商品,现在也归结到义乌海关统计,使义乌出口数据接连出现“井喷”。但这样的增长,确实与义乌开展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