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家用纺织 » 正文

纺织行业如何化解“棉花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14   浏览次数:3

在广东清远德泰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娇兰眼中,企业要想生存只有一个字:熬。“想进口国外便宜,就要按比例吃国内高价棉,厂子一个月就要用棉1000吨,买就亏损,不买就关停。”

尽管国内棉花供应尚足,但众多像德泰一样的棉纺企业在国内外高额的棉花价差面前,只能望而却步。纺织行业如何化解原材料制约这个不利因素影响?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上,这一话题引发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热议。

“国际上棉花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波动,而国内棉花价格是以临时价和进口配额量为支撑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国内外不同的棉花价格机制是当前国内外棉价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并以每吨1.98万元的价格收储了310多万吨棉花,约占当年棉花实际产量720万吨的43.5%。此后,我国围绕临时收储价上下波动。今年棉花收储价格达到每吨2.04万元。

而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及丰产预期影响,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却呈持续下跌走势,与同内棉花的价差进一步拉大,曾一度达到每吨逾5000元,如今差价仍在3500至4000元之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我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保证了利益,稳定了国内棉花价格,但扩大了国内外棉价差,较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以纯棉纺纱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尤为突出的困难。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1至4月,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较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我国占欧盟、日本等主要进口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国内外棉价差在每吨2000元以内,纺织行业尚可通过技术进步、品种开发进行对冲。而棉价差拉大到每吨4000元甚至更多时,很难通过其他方式弥补。”中纺联会长说,目前来看,国内外价差很有可能长期存在,抵御原料成本压力或许要打“持久战”。

“和粮食不同,不是所有的棉花在国内消化就可以,我们必须和国际竞争,要考虑国际市场能否接受。”路易达孚中国公司董事长陈涛说,2010年之后,由于收储价高于国际市场平均价,在全球棉花消费量下降8%的情况下,我国的消费量下降超过20%,出现了大量化纤的替代品。

华润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狄慧告诉记者,目前在手的订单主要是三、四月的,未来订单情况仍然堪忧。企业生产的30%已经转向非棉产品,试图重新开辟市场。

“棉花结”捆住了纺织行业,与会代表和专家建议对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调整,在制订收储价格时要参照国际市场棉价,合理确定收储的数量,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灵活地进行收储和抛储,发挥平抑市场棉花价格的作用。同时,为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种植而积,建议参照粮食直补的政策对棉农进行直补。

“该保护的保护好,该放开的也要放开,让市场自我调节。”王天凯说。

华润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狄慧建议,也可借鉴印度对用本地棉花生产补贴的方式,既保护棉农利益,又让企业有能力和市场接轨。

  “这是发展中的问题,鼓励企业持续升级、加快节能减排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仍是行业指向。”王天凯说,这包括优化原料结构、提高化学纤维和毛、麻、丝等天然纤维开发应用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和研发能力等多个方面。

朱宏任也表示,虽然纺织业受到一些影响,但没有伤筋动骨。因此,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树立信心,要有战略思维、全局观念,要在困难中求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