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家用纺织 » 正文

苏州老人整理珍贵丝绸“花本”弥补空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14   浏览次数:0

苏州一位老人整理保存了多本珍贵的丝绸传统图案资料,这弥补了苏州丝绸档案的空白。

双龙戏珠、八宝龙、云龙,团凤、凤穿牡丹,各式图案千姿百态,这些都是苏州一位老人早年亲手绘画的丝绸图案资料,也叫做丝绸“花本”。今年74岁的龚烨曾任原吴县丝织厂计划科科长。14岁时,他被厂里特聘的挑花师傅顾灿华收为徒弟,学习挑花。而顾灿华的师傅又曾是苏州织造署的挑花工,这让龚烨有机会接触到传统图案,其后他又花费大量精力,系统整理了各类丝绸花本。

原吴县丝织厂计划科科长龚烨介绍说:“这是牡丹八嵌,这是国庆十周年的时候,做人民大会堂的招待国宾的沙发靠垫;这个叫漳缎,如果现在有得卖的话,差不多400多块钱一米,而且这个量,一天只能生产几十公分。”

在龚烨的收藏中,还有当年用于绸缎上的字号封签,相当于当时的商标。明代,由于官府织造任务繁重,将一部分计划放到民间,由此带动了苏州民间织造业的繁荣,这些字号封签也正是丝绸档案中一直缺失的民间织造的重要证实。

龚烨说:“这个永泰是官府指定的一家生产厂,它生产的是优等贡缎,就是最好的进贡的产品。”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资源开发科科长皇甫元说:“可以说是填补了我们丝绸发展史,或者说丝绸文化沿革史当中,从官府织造到民间织造的一个空白点。这从我们档案角度上来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