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家用纺织 » 正文

中国丝绸褪“浮华”光环 进军高端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14   浏览次数:0

今年来,丝绸产品市场受到化纤替代品的冲击很大,几乎败落成了“地摊货”。重塑丝绸光环已势在必行。如今,国内品牌丝绸之路、万事利、达利等纷纷为其抬高身价,为丝绸的高端出身“正名”。然而少数企业对丝绸高端化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要想让丝绸产品真正意义上实现奢侈,则亟须丝绸企业抱团突围。

中国丝绸:褪去“浮华”光环

“目前,我国丝绸产量仍位居世界第一。丝绸产品则由以往的服装产业逐步向家纺、文化产品扩展,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但在整个纺织产业中的地位却仍旧不高。”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副院长梁菊红对我国丝绸产业的发展现状如此评价道。

的确如此,2012年,我国纺织产业总产值约为6万亿元,而丝绸只有2000亿元左右,仅占全国纺织产值的3%,其中丝绸纤维在总纤维产量中仅占0.18%。终端产品运用丝绸纤维的总量在逐年减少,加上丝绸纤维原料价格波动频繁,这些因素都让丝绸企业步履维艰。“原料价格波动对行业影响非常大。”业内人士透露,在价格波动下,一批靠低价竞争维持经营的丝绸企业被淘汰出局。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有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茧丝价格的巨幅波动极易造成全行业的大起大落,对行业损害巨大。与原料价格波动相比,制约丝绸行业发展的更关键因素则在于,我国丝绸企业缺乏对设计、营销、品牌以及技术等能力的认识和运用。

“产品设计还很落后,这表现在丝绸产品的时尚性严重不足。拿真丝睡衣来说,有的款式已经运用了十几年,但现在仍有企业在生产,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对丝绸产品的消费,对蚕丝纤维资源也是一种浪费。”钱有清说。

梁菊红对此也深表赞同,她坦言,中国丝绸产品保持了丝绸本身的优点如:高贵、飘逸的外观,绿色环保、舒适保健的内在品质,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丝绸生产的精华,但中国丝绸在创意研发、加工技术等方面却落后于意大利、日本等后起之秀。

“茧丝绸产业中的高精尖技术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仍然受控于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国家对企业创新型技改及突破性研发的导向性与鼓励力度不够。”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寇勇琦也呼吁相关政策能向此倾斜。如此看来,中国茧丝绸产业的优势虽谈不上土崩瓦解,但也的确难掩其暗淡之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