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家用纺织 » 正文

蚕丝被问题:曝光企业不回应 消费信心受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03   浏览次数:3

  5月19日,北京市消协公布了40款蚕丝被抽检结果,47.5%的蚕丝被检出面料以次充好、填充物未达标等问题。检测结果显示,19个样品质量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合格的原因多是标签不合格、面料填充物以次充好、填充物未达到标称的重量等。

  5月21日,上海市质监局回应称,被曝光的“宝莱”家纺实际生产地在江苏省南通市,相关产品未在上海地区生产、销售。同时被曝光的“红富士”家纺在执法检查中也早有填充物与标签不符的“案底”,曾被判为不合格产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根本,可质量问题在家纺行业却屡见不鲜。一线城市、入驻大型商场的品牌家纺质量尚且如此,杂牌家纺的质量问题更加不可预计。

  参差不齐 供需企业联合造假

  家纺业内人士不无感慨地说,对这种质量问题显得司空见惯。“质量问题年年有,别家偷工减料,你不这样,成本就是压在你身上的大山。”

  针对最近的蚕丝被质量问题,5月22日,搜狐焦点家居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俞岳南。俞会长表示:“每个行业都会存在鱼目混珠的情况,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参差不齐,但知名品牌是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毕竟质量的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这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目前家纺企业独立生产被芯的很少,大部分企业都是选择代工工厂。而蚕丝被更是主要由产业集群代做,再交给企业贴牌上市。代工工厂参差不齐,并且没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制,最终导致纤维含量的标识与实际不符。“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代工工厂不用承担责任,所以更肆无忌惮降低成本。这些都是经过销售企业的默许的,你给我那么低的收购价,明显就是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纺企业员工告诉记者。

  “上海市著名商标”企业以身试法

  据了解,真丝的成本大约为平均一吨40万元,那么一公斤真丝成本为400元。另外加上人工成本、物流成本、被面成本,以及企业的各种税收成本,一条蚕丝被的基本成本就接近千元。“常见的2公斤装蚕丝被,如果售价在千元以下,基本上都不是百分百的蚕丝绵。500元以下的蚕丝被,你觉得质量过关吗?在我们业内,少一两成本就能下来很多。”一位资深家纺人士介绍道。

  蚕丝被填充物品质中规定优等品、一等品填充物应是长丝绵或中长丝绵,有些标称一等品的蚕丝被,填充物主料是短丝绵,只是在被子开口处有部分长丝绵或中长丝绵,或是填充物表层为长丝绵或中长丝绵,中间夹层为短丝绵,明显以次充好。

  填充物质量偏差率是蚕丝重量的指标。被曝光的红富士家纺明示质量3.0千克,实测仅1907.8克,偏差率高达36.4%。这个曾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的企业正是利用巨大的重量差降低了生产成本,再一次向消费者证明“蚕丝被不是越轻越好。”在2012年底的执法检查中,该企业生产的纯桑蚕丝冬被面料和填充物的纤维含量与企业明示的产品质量要求不符,质监部门已依法对该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共没收不合格纯桑蚕丝冬被36条,处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共计89893.18元。

  消费者购买信心受到影响

  目前网上流传着专家指导消费者如何选购蚕丝被的各种指南。其实对于蚕丝被这种看不到内里、不够直观的产品,手感、嗅觉等一般的检查并不能严格辨别出蚕丝被的优劣,仅能排除非常低廉的替代品。“消费者不是专家,连专家都不能靠肉眼明确辨别出蚕丝被的材质,除非经过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至于选购,希望消费者多选购知名品牌的产品,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一家纺企业老总提出选购建议。

  据调查,目前工商部门已针对不合格产品,展开了执法行动。执法人员对于确实存在问题的产品,暂时进行下架处理,进一步调查情况。目前被查处的企业并未采取正面回应。一家纺经销商表示:“反正这种处罚不严,而且公众忘性很大,企业只要不回应负面新闻,过一段时间就自然而然地过去了。”

  “以前还觉得蚕丝被挺高档的,没想到这次曝光了那么多问题。有些企业甚至只在边缘有蚕丝,或者根本没有蚕丝。以后谁还敢买啊?”“食品安全,问题蚕丝被……谁给我们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啊!”此次蚕丝被的质量曝光也引起了消费者的热议,今年的蚕丝被销售旺季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下架仅仅是第一步,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在引起公众关注的同时,希望能为整个行业敲醒警钟。俞会长表示:“目前蚕丝被方面的强制性标准还没有细化,行业监管的缺失给了很多企业钻法律漏洞的机会。这次质量曝光,希望能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大监管力度,共同促进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