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家用纺织 » 正文

南通家纺城:从业人员逾40万,年成交额超600亿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08   浏览次数:11

    从靠绣品换取各种票证,到成为走街串巷“提篮小卖”的行商,从行商到坐商,再到“互联网+”背景下的行商坐商结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及周边乡镇的家纺业,就这样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如今,位于川姜镇的南通家纺城草根创业集聚效应凸显,产品涵盖巾、床、帘等10大类,从业人员40多万,一年成交额超600亿元。

    发端于“浮萍”

    说起南通家纺,不得不提及“叠石桥”。叠石桥是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一座木桥,因两边桥墩叠了几块石板条而得名。后来水系改道,桥没了,“叠石桥”的名字却留存下来。叠石桥的东边,属于海门市的三星镇;西边,则属于通州区的川港镇(川姜镇由川港镇和姜灶镇合并而来)。

    两镇交界处,常是“三不管”地带。上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迫于生活压力,在这一带偷偷摸摸从事一些票证交换——粮票、布票、肉票、副食品券等。既没票证也拿不出多余农产品的农民,只能出卖自己的“心灵手巧”——当地不少农家妇女擅长绣花。

    没想到,绣品大受青睐。很多人用倒腾来的票证换下这些绣品,拿到上海、南京、苏州的里弄小巷,换得更多的票证。久而久之,“票物交换”变为钱物买卖,且绣品成了主角,顺带扩展到布料、丝绒、花边、床单等衍生产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来,叠石桥的绣品交易飞速发展。三星镇在叠石桥附近划出6亩农田,搭起简易摊位;川港镇在叠石桥西的志浩村,不声不响盖起了小市场,租金、税费比东边更为优惠。

    今年62岁的龚利华,在两边还未设置市场时,就开始“走街串巷卖枕套”。

    手里拎着帆布包,前胸后背还有两个大包裹,满满当当装着600多对枕套——1980年,龚利华第一次出远门,直奔哈尔滨。“第一次就挣了1000多元。”龚利华说,当时他在农具厂上班,一个月工资才42.5元。尽管父亲认为这是“投机倒把”,但是龚利华再也安不下心上班了。两年后,他摔掉“铁饭碗”,专门做枕套生意。陕西、山西、山东、安徽,都有了他的足迹。

    一些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人,也加入了销售大军。慢慢地,他们开始向商场拓展,除了批发,还设立专柜。“那时做生意的人太少,没多少人看得起我们,因为他们没尝到其中的甜头。”龚利华的个体户生意,一直持续到1997年,年销售利润不低于100万元。

    10多年前,通州市(现已改区)出台激励措施,许多中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特别是在川姜镇及其周边,形成了完整的家纺产业链。2006年,南通家纺城应运而生,家纺面料、会展研发、仓储物流等一应俱全。

    电商!电商!

    2006年,龚利华的儿子龚懿峰大学毕业后,想开办自己的公司。“电商”的出现,给了他实现“奇思妙想”的机会。“什么是网络销售?什么是电子商务?我听都听不懂。”龚利华说,当时的外贸情况非常好,但儿子固执地从上海、南京等地请专家来上课。“光讲课费就几十万元,儿子听得津津有味,我却云里雾里。”到后来,儿子提出“给股份”,不再给讲课费,希望专家能将电商知识“和盘托出”。对此,龚利华更是顾虑重重。

    显然,在接受新生事物方面,年轻人的能力是最强的。南通很多年轻人,正通过网络,改变着父辈谋生、创业的方式。

    川姜镇志南村12组的黄鸟飞,不少亲朋都在做家纺生意。网销刚兴起时,26岁的他就辞去工作在淘宝上开起网店。半年后,转而面向网店批发家纺套件。3年多时间,其年销售额已超过千万元。“我们从图片、发货、售后等方面,为其他网商提供全套服务。目前,我们供货的QQ群就有几十个,常年活跃客户超过5000人。”黄鸟飞说。

    目前,南通家纺的“下游”产业链已成规模。据调查,在南通家纺城,排名前三的快递公司,每天发件总量在9万单左右,加上其他快递公司,保守估算,整个家纺城一天的快件发货量超过15万单。

    龚利华的选择是对的——他在家纺外贸生意火暴时,没有阻止儿子的奇思妙想。儿子注册的“蔻姿”,去年销售1.4亿元,利润在10%以上,生意做得比自己出色多了。而且,已有上市公司伸出橄榄枝,要与“蔻姿”战略合作。

    业精于勤

    电商,造就了一批新的弄潮儿。35岁的杨金晶是南通卓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以前主要做外贸加工。两年前试水电商,短短1年时间,他在主要电商平台开设的旗舰店,每天销售额就超万元。去年他放弃自己的加工企业和品牌,专门销售当地的品牌家纺产品,电商团队从30多人增至60多人,半年就实现近亿元的销售额。

    “从目前销售势头看,今年突破3个亿没问题。”杨金晶说,他又发现了电商服务外包的商机,愿意为品牌企业做好电商服务。“传统企业做电商不够专业,对电商的定位也不够清晰,因为电商环境不停在变,运行规则也一直在变,我愿意做好‘跳板’,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电商时代。”杨金晶这样做,还因为他是南通市电子商务商会的执行会长。商会成立以来,组织会员抱团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谈判,多次推出南通家纺专场。“我们就是要增强家纺产业的线上话语权。”杨金晶说。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急于傍上互联网,新世嘉纺织品(南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永惠便是其中一位。他几乎和龚利华经历了同样的创业过程,从“提篮小卖”到开公司,目前一直坚持做外贸,也是沃尔玛的直接供应商。“电商是个趋势,那是我3年之后考虑的事,因为我目前不愁销路。”

    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传统家纺产业势必面临新的洗牌。“怎么洗?我不管,我只知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吴永惠说,近年来,南通家纺城一些企业被市场淘汰,他两个朋友的企业,一家已经倒闭,另一家处于清算阶段。“对市场判断不准、银行融资偏多、库存量太大,是倒闭的直接原因,更关键的是,他们不够勤奋。”

    很多人羡慕企业老板活得风光,却不知道他们的艰辛。“我是工人上班前到班,工人下班后回家,工作时长绝对超过普通工人。”吴永惠说,一些老板小富即安,整天忙于应酬享受而荒于业务,“10个人创业做企业,能有一个成功的,就相当不错了。”

    在互联网中如鱼得水的“蔻姿”,创业也远非外人想象的那么轻松。龚利华的儿媳妇李娟创业之初跟婆婆说“不想干了”,因为太辛苦,忙得嘴上、鼻子里全是水泡,还得照顾年幼的孩子。龚利华当时就拍桌子发火,“不想干?当初就不应该干。现在做得不上不下却想打退堂鼓,以后在商业圈就没有说话权……”儿媳妇被骂得哭红了眼。后来,她辞掉大学老师的工作,专心辅助丈夫做电商。

    创业绝非吃吃喝喝,创业不是浅尝辄止,创业必然是业精于勤。玩不玩互联网,都是这个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