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小微型纺织服装企业而言,2011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外有危机,内有通胀。到了本该欢喜封账的年关,罗圈债又成了对很多老板心灵与肉体的折磨。
就在2011年底一次聚会上,一位中小型面料企业的老总有2/3的时间都在打有关上下游间清算债务的电话,声调也时而和缓,时而高亢。在经过一通马拉松式的电话粥后,该老总向记者抛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公司最赚钱?”说这话时,他的表情既像是问记者,也像是在问自己。
紧接着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其客户的故事:一对没有服装院校专业背景,但在广州服装批发市场浸润多年的姐妹,在2011年中,由只开档口做批发,开始了做服装品牌的历程。在这个没有设计师、没有版师、没有品牌策划、更没有自有加工厂房的企业中,凭借两个老板加几个档口销售小妹组成的公司全部阵容,在2011年中完成的业绩却是:生产了20万件服装,在自己的批发档口销售,年底库存仅有1000件。
比起动辄上千万件的大中型企业来说,她们的业绩只不过是小玩闹。但她们从挑版-打样-生产-包装的过程只有短短的5天。其新品开发周期较之被业内所称道的ZARA,也毫不逊色。“开发一个新品只需要5天,就是她们赚钱的秘籍。在广州服装圈多年的磨炼,让她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挑中‘爆款’;而掌控着广州中大面料市场以及小服装加工点的相关资源,让她们在最短时间内将很多大公司的需求层层筛选、各部门协调的事情在5天内得以完成。这就是整合的能力,也是她们赚钱的秘籍。”讲“故事”的面料企业老总评价道。
天使投资人雷军在帮助创业者创业时,就曾给出这样的建议:专注、极致、快、用户口碑。在他看来,这四点中最为重要的是专注,只有专注,公司上下才有精力把事情做到极致,反应速度才会加快,才会超出用户的期望,形成极强的口碑传播效应。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以前引以为自豪的是产能和规模,随着各种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的迅速上涨,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计划上下游延伸,通过控制更多的资源来保证主业的发展;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向“轻公司”演进——对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产业资本控制力度减弱,对于信息和管理的控制却越来越强。
尽管那姐妹二人可能还不能用经济词汇来描述自己的生意,但她们却是“公司做小,客户做大”这一轻公司运作准则的一线践行者。目前很多小微型的轻公司,依赖产业链的整合,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赢利和迅速发展。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身,对小公司而言,整合能力的强弱,才是能否赚钱、并最终发展成巨人的重要基因。(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