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49岁的朱富强很高兴。作为一名有着19年工作经历的基层司法人员,今年他获得了县第一届消费维权贡献奖。
朱富强是中国轻纺城北市场司法所工作人员,曾在法院担任书记员工作,对于法律知识有较好基础,这为他在司法所开展纠纷调解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仅去年一年,他共调处各类纠纷181起,解答经营户法律咨询67件。
采访中,朱富强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涉及外籍人士的纠纷调解事例。去年下半年的一天,调解室冲进几位客商,其中一方是巴基斯坦客商,另一方为供货商吴某,情绪都很激动。
原来,由于双方语言不通,之前仅用点头和摇头等肢体动作进行交流。商议价格时,就在计算机上按一个数字,当时他们都以为对方明白了彼此的意思。巴基斯坦客商爽快地预付了500元订金。
几天后,巴基斯坦客商带着朋友到吴某门市部提货,并想以每米3.5元的价格在全场布料里挑选,而不是双方之前约定的部分面料中挑选。在遭到吴某的拒绝后,巴基斯坦客商和其朋友很生气,双方发生了争执。
于是,两人来到了调解室。朱富强一边泡茶,一边拿来椅子请他们坐下,这一连串举动平息了外商的火气。在沟通中,朱富强揣摩外商的心思,还专门请来了翻译。
在翻译的帮助下,朱富强明白了双方矛盾的起因,耐心地进行劝解。经过近两小时的调解,双方认识到因语言不便带来的小误会,最终握手言和。
“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双方考虑。否则,调解工作很难开展。在此前提下,以法律为依据,事实为准绳,这样处理纠纷,有理有据又依法,自然就有人信服。”朱富强说,中国轻纺城市场交易频繁,难免出现各种纠纷,成功调解纠纷才能有效维护市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