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6788-114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研究 » 正文

缝制企业生产汽车配件 多元化还是瞎折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19   来源:服装时报   浏览次数:202
  什么?缝制企业的主业不是生产缝纫机?
  “是的,现在缝纫机零部件生产只占我们公司业务总量的30﹪,此外我们还生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制冷机械以及各种泵类产品等。”天津市臣涛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经理助理张丽小姐如是说。

  历数如今国内的缝纫企业,我们会发现如果把其中的一大批再继续冠以“缝企”已经不够准确了。因为世纪之初的这十年,在国际大环境之风云莫测和行业自身之周期起伏的共同催化下,缝企行业经历了一个成长、积淀、转变的复杂化学过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就是––多元化发展。

  从2003年、2004年至今,缝制行业先后经历了几轮多元化转型的浪潮,并且现在,仍在继续。

   多元化模式各异

  第一轮可以追溯回2004年,那时我国缝纫机生产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平台期。尤其对于那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不满足于企业只是在现有轨道上的平稳运行,他们开始为自己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在那一年,我国缝制设备企业中的骨干基本都开始走上集团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飞跃公司在此之前就已试水小家电、房产等领域,在2004年他们开始进军建材物流领域;中捷缝纫机有限公司早先投资的桑耐丽建材公司也在这一年初具规模;年初,宝石缝纫机实业公司宣布成立集团控股公司,大举开拓服装、纺织、地产及金融投资等领域;随后,杰克缝纫机有限公司更名为杰克控股集团公司,从此涉足机床生产领域并一发不可收拾;同年6月,通宇缝纫机有限公司改组成通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业务扩展到园林机械、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及配件、发电机、电动机等众多领域。

  据调查,这也是同企业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思路不无关系的。如杰克公司的理念就是跨行业但不跨产业,选择致力于潜力巨大的机床制造业;中捷公司则选择多元化投资,在一个领域做到领先地位后再涉足另一个领域;通宇公司一再强调要坚持“把缝纫机生产放在第一位”的原则。

  为了更深入了解情况,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何烨,她对此谈道:“这一批的缝企多元化发展,多是与企业的成功上市和准备上市相联系的,仅凭缝纫机的单项业绩很难支持企业的业绩报表,于是‘多元化发展’成为这些缝企走向上市的必经之路。”

  2007年前后,第二次跨行业发展浪潮来袭,如果说上一次是集中于行业内第一梯队企业,这一次则主要涉及的是一批中小规模企业。同时促使他们多元化发展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不再是由企业发展趋稳趋强所致,而恰恰相反,中小企业的这次“旁逸斜出”,可以看做是一种被迫的自救行为。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和高端缝纫机成为市场的主流需求,一些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开始面临生存困境,于是他们将希望寄托于在其他领域的“突破”,以此来给自己谋求继续生存的可能性。

  采访中何烨副理事长还谈道:“区别于整机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这股多元化经营浪潮开始波及到缝企中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受产业链的上下游影响,在危机中整机企业没有订单,那么零部件企业自然也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为了挺过危机他们也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这可以看做是第三波缝企多元化转型潮,开头提到的天津臣涛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此还有宁波双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

  这些中小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不同于大型企业的一点是,他们转向的领域基本集中于生产工艺类似的领域,也就是机械加工。张丽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的供货商虽然遍布各个领域,如缝制业、汽车业、制冷业等等,但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这些产品的生产工艺却是大同小异,很多设备都可以共用,技术上也可以互通。除此,以前生产缝纫机零部件,货量小不说,资金周期长、回笼慢;而工程机械类的零部件往往量大,资金周转也要快好多。我们当初对于要拓展的行业也是有所选择的。”

  “在缝企多元化发展潮流中,存在一个特例––浙江汇宝缝纫机有限公司。汇宝之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纸箱业务上,随着纸箱业务逐步稳定后,汇宝对业务比例进行调整,将主要精力又转到了缝纫机业务上。之前纸箱业务积累的资金和经验,都为之后的缝纫机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所以现在汇宝呈现出‘两条腿走路’的可喜局面。”何烨副理事长补充道。从缝纫转向其他产业是常态,像汇宝一样反其道而行之,也未必不可。可见,缝企的多元化发展空间很大,关键要看企业如何去操作。

   从企业自身条件出发

  随着缝企六七年的多元化发展的尝试和探索之后,此种企业发展模式的利与弊也逐渐凸现,值得缝企在今后的发展中借鉴。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多元化发展”不但给一些企业注入了青春活力,更在关键时刻令一些企业转危为安。对整个缝企行业来说,这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天津臣涛的张丽就告诉记者:“多元化经营之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我们公司内有着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就是每个涉猎的行业所占比重都不会超过30﹪,希望以此来规避个别的行业风险。如在金融危机时期,缝纫机方面几乎没有订单了,但工程机械类、压缩机的订单还保持正常,这也是我们公司平稳度过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更为明显的是,汽车零部件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对于产品的品质要求,明显要高于缝纫零部件,在这个业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客户水准越来越高,这些都直接地提升了我们工厂的整体生产工艺,自然对于缝纫零部件的生产反过来也是一个有益的促进。”

  同样,“多元化发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不可小视。有一批专业化学者就认为,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无数细分的市场,而且产品的质量与技术改进是没有止境的,多元化生产必然导致经营重心偏移,将不利于企业做强。尤其对于那些在生存压力下盲目转型的中小规模企业。他们原本就资金有限,业务能力薄弱,这种跨行业经营无疑是被他们当做一场博弈。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造成任何一个领域都做不强、做不专的局面,反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负担。

  何烨副理事长对此提道:“很多其他领域,如汽车零部件生产,无论在资金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有着更高的标准,尤其针对我国目前缝企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的现状,所以‘多元化发展’可以成为缝企行业有益的补充,但近期内还不会成为主流。”

  对于企业如何“多元化”的问题,业内人士也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企业要有稳定的原产业做支撑;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要对打算进入的领域有清楚的了解和分析;要具备集团品牌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可操作性;要选择合适的机遇等等。

  我们应该明白,重要的不是企业多元化本身,而是企业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多元是要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之上的多元。虽然,“多元化发展”是当下我国缝企发展的一种趋势,但也一定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切勿盲目跟风。

  “有的企业定位就是专业化,那么他们可以通过在技术上、市场上、管理上的不断创新,引领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方向;而有的企业的定位就是要做大、做强,在时机成熟时自然可以朝着‘多元化’去发展。”何烨副理事长最后强调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