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研究 » 正文

2011云南省桑蚕干茧质量状况 分析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29   浏览次数:65
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 云南省栽桑养蚕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史上的赵州丝、永昌绸、滇缎曾驰名中外。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区位条件,是国家明确的蚕桑产业转移重点省份,我省蚕茧质量优,深加工潜力大,云南省生产的蚕茧一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公认的优质蚕茧生产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过三次大起大落后,从2000年开始,云南蚕桑有了较快发展,初步建立起了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织绸、蚕丝制品等产业开发体系,云南已成为国家重要的优质原料茧生产和高品位生丝加工基地。 蚕桑产业作为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为我省20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在全省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快发展蚕桑产业,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战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高效外向型农业,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收入增长的现实选择,更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产业带的重要举措。我省桑蚕生产基地分布在全省14个州(市)65个县()2010年云南全省桑园面积为140万亩,蚕种发种量为100万张,蚕茧产量为40000吨,均排在全国前六位。 蚕茧监督检验基本情况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43号令)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桑蚕干茧的质量监督工作,将桑蚕干茧列入2011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计划,在2011年的春、夏、秋等三个茧季,对我省的普洱、陆良、祥云、隆阳、鹤庆、沾益、巧家、大姚、姚安、昌宁、禄劝等11个桑蚕生产核心基地县(区)开展桑蚕干茧的监督抽查工作,以掌握我省主要产区的桑蚕干茧质量状况。目前掌握的今年春蚕我省蚕桑生产情况详见下表。 本次桑蚕干茧监督抽查的抽样及检验工作全部由云南省纤维检验局承担。我省桑蚕生产基地遍布全省14个州(市)65个县(),交通不便,蚕茧收购加工贮存期短且比较集中,抽样工作的难度相当大。我局首先是积极组织全局力量,采取分组划片负责的方式,确保抽样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抽样工作也得到相关州(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大力协助。 桑蚕干茧监督抽查检验工作从5月底开始,历时六个多月,对普洱、陆良、祥云、隆阳、鹤庆、沾益、巧家、大姚、姚安、昌宁、禄劝等11个桑蚕生产核心基地县(区)的14家鲜茧收购加工企业的主要收购加工站点开展了桑蚕干茧监督抽查工作,共计抽样检验163批次。本次监督抽查按照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的《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干茧》(YNCCGF207.3-2011)规定实施,检验是依据国家标准GB/T9176-2006《桑蚕干茧》及GB/T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进行。对所抽样品进行了清洁、洁净、毛茧出丝率、解舒丝长、万米吊糙、解舒率、茧丝长、上车茧率、茧层率、粒茧原量、茧丝纤度、毛折等内在指标的检验,各县、各企业的桑蚕干茧综合检验结果详见附表。此次桑蚕干茧监督抽查中所抽取样品共有箐松×皓月、云7×云8、苏菊×明虎、7532四个品种,其中抽取箐松×皓月品种123批,占75.5%;抽取云7×云8品种26批,占16.0%;抽取7532品种10批,占6.1%;苏菊×明虎品种4批,占2.5%综合质量状况分析 我省每个基地县(区)基本都是由一家龙头企业在牵头发展蚕桑产业,其技术管理水平也基本相当,我们统计分析就以一个县(区)所抽检样品质量指标平均值代表该县(区)的桑蚕干茧平均质量指标。由于各地蚕桑发展不平衡,各县(区)抽取样品数也不均衡,多的十多批,少的只有一批,总的平均质量指标是以各地合计的算术平均值来进行统计分析的。 据此我们得出2011年我省主要蚕茧基地的桑蚕干茧平均质量标志为4A3165Ⅰ,即是:清洁、洁净指标为4A,毛茧出丝率指标为32%,解舒丝长指标为650米,万米吊糙指标为Ⅰ型(≤3次)。 云南省今年桑蚕干茧抽查的上车茧率为79.40%,比08/09年全国平均指标(83.84%)低4.44%,特别是与山东(89.35%)、广西(89.27%)的差距较大。这也反映了我省蚕桑蚕桑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簇中管理、收烘管理及收购秩序的规范等方面还应加强。但深入分析发现,昌宁(91.27%)、普洱(86.47%)等地的企业却有着不错的成绩。 解舒率是指在蚕茧缫制时茧丝离解的难易程度。解舒率指标与蚕品种性状有密切的关系,但簇中环境、簇具、采茧和售茧等因素也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蚕茧长期储存和安全运输所进行的烘烤对解舒性能是削弱的,但科学的烘烤可以较好的保全蚕茧原有的解舒性。云南省今年桑蚕干茧抽查的平均解舒率为62.50%,比08/09全国平均(58.12%)高4.38%。巧家县更是达到73.97%。 解舒丝长是产量、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之一,与蚕茧价值有直接的关系。云南省今年桑蚕干茧抽查的平均解舒丝长为650.7米,比08/09全国平均(586.1米)长64.6米。 万米吊糙是直接关系到缫丝生产的效率、效益、工人劳动强度和生丝质量的指标。万米吊糙的多少与簇中管理和烘烤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在生产中还与煮茧的适熟程度,索理绪好坏以及磁眼的圆整度有关。万米吊糙多就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丝的品质。云南省今年桑蚕干茧抽查的万米吊糙指标平均值为1.7次,比08/09全国平均(5.0次)少3.3次。 上车茧出丝率与上车茧率的乘积即是毛茧出丝率。云南省今年桑蚕干茧抽查的毛茧出丝率为31.24%,比08/09全国平均(32.84%)低1.60%。 清洁、洁净是生丝品质的指标,它决定着丝绸产品的光洁程度,也是决定丝绸产品品位的重要因素,之所以把它放在蚕茧的品质定位当中,是因为清洁洁净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蚕茧饲养的簇中管理和收烘管理来决定的,它是通过黑板检验,根据丝条上疵点的数量、大小以及分布来判定的。云南省今年桑蚕干茧抽查的清洁成绩为98.6分,洁净成绩为92.75分,平均等级3.8708/09全国平均(清洁成绩为98.4分,洁净成绩为93.72分,平均等级4.39)相比较,清洁成绩相当,而洁净成绩稍差,平均等级相应偏低0.52。 云南省今年桑蚕干茧抽查共有箐松×皓月、云7×云87532、苏菊×明虎等四个品种。从全省饲养用种来看,箐松×皓月这个品种占了大多数,作为一个历史悠长的传统品种,箐松×皓月在我省已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深受蚕农和业界的信赖。云7×云8是我省自主研制的一个较为年轻的品种,基本能适应我省各地养殖,但从检测结果来看,其各项指标与箐松×皓月比还是稍有差距,需进一步总结、验证,相信云7×云8这个新品种在经过不断的改进改良以后,会逐步被我省蚕农所接受,养殖规模会得到进一步扩大。苏菊×明虎、7532则只是少数地区在试养,样品数量较少,代表性不够,在此就不做分析。 总体认识 真正反映桑蚕干茧内在品质的几个指标是:解舒率、解舒丝长、清洁、洁净、万米吊糙,这几个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茧丝加工生产企业的产出效率和产品质量。2011年云南省桑蚕干茧监督抽查平均质量标志为4A3165Ⅰ,而全国08/09平均质量标志为4A3358Ⅱ,从抽查结果来看,我省桑蚕干茧平均质量比全国平均水平略低。 但仔细分析各项指标看,我省部分地区桑蚕干茧的质量并不差,甚至可以排在全国领先的水平。如普洱(上车茧率86.47%、解舒率67.07%、解舒丝长760.6米、万米吊糙1.3次、毛茧出丝率35.68%、平均等级4.72、平均质量标志5A3676Ⅰ)。昌宁(上车茧率91.27%、解舒率68.55%、解舒丝长757.7米、万米吊糙1.2次、毛茧出丝率35.61%、平均等级4.00、平均质量标志4A3675Ⅰ),大姚(上车茧率84.33%、解舒率67.90%、解舒丝长734.4米、万米吊糙1.6次、毛茧出丝率33.87%、平均等级4.36、平均质量标志4A3473Ⅰ)、巧家(上车茧率84.42%、解舒率73.97%、解舒丝长704.3米、万米吊糙1.7次、毛茧出丝率33.81%、平均等级4.20、平均质量标志4A3470Ⅰ)。以上地区的桑蚕干茧,总体表现为清洁、洁净成绩高、毛茧出丝率高、解舒率高、解舒丝长长、万米吊糙少的特点,这都是适合现代自动缫生产的要求,而且还具备生产高品位生丝的条件,这也说明我省的桑蚕干茧质量是具有竞争力的。 从综合管理水平来看,以上几家企业所在的县(区),鲜茧收购市场秩序较为稳定、规范,蚕的饲养中普遍采用小蚕共育、方格簇及自动烘茧等技术,簇中管理及收烘管理比较到位,这才有了好的成绩,其成功经验值得其它地方借鉴。 从全省来看,质量状况极不平衡,有少数地区质量状况较差,也拖了全省的后腿。主要指标中:上车茧率最高92.23%、最低58.16%;解舒率最高85.46%、最低41.09%;解舒丝长最高843.6米、最低364.5米;万米吊糙最好1.1次、最差3.8次;毛茧出丝率最高37.98%、最低19.61%;平均等级最高5.06、最低2.00。 而蚕茧质量状况较差的几家企业所处地区,也是我省鲜茧收购市场比较混乱、收购秩序较差的地区,如沾益、陆良、祥云等地区,这些地方虽然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蚕桑传统,但蚕茧质量每况愈下,作为我省蚕茧传统主产区的陆良、祥云等县,此次抽查的上车茧率、解舒率指标都在平均水平之下,令人痛惜。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还是受收购环境和收购秩序的影响较大。由于鲜茧收购秩序混乱,茧贩猖獗,在这些地区每到鲜茧收购季节,都要上演蚕茧争夺战。在利益驱动下,违反国家规定抢购、抢收、收购毛脚茧、收购统茧、哄抬价格等现象较为突出;为规避监督管理,自行采用土灶烘烤,对茧质造成极大损害,对茧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蚕桑产业的正常发展,损害了农民根本利益和取得收购资格证企业的利益,影响了他们扩大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蚕茧质量无法保证,不利于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努力方向 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蚕茧收购期间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工作,严厉打击收购加工毛脚茧、过朝茧、统茧、虫害茧等严重质量问题蚕茧的违法行为,提高收购加工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规范蚕茧收购中质量检测行为,保证和提高蚕茧收购质量,保护蚕农和蚕茧经营单位的合法利益,确保以质论价、优质优价政策的兑现,维护蚕茧收购秩序,保护优质蚕茧资源。 从这次桑蚕干茧的抽查结果来看,受上车茧率的影响,毛茧出丝率和毛折的平均成绩分别为31.24%3.27公斤,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如果上车茧率能提升到90%以上,毛茧出丝率就可达到36%以上,毛折将小于2.80公斤,就将进入全国一流水平。所有我们今后应该在规范鲜茧收购市场秩序、推广先进饲养技术、加强簇中管理、加强收烘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我省的蚕茧质量将会显著提高,云南将真正成为我国的优质蚕茧基地。 同时从2010年的生产情况统计分析,我们云南省140万亩的桑园,占全国1188万亩的11.78%;而发种量为100万张,占全国1596.2万张的6.26%,平均每年每亩桑园发种才0.71张;产茧量为40000吨,占全国655145吨的6.1%,平均每亩每年才产蚕茧28.57公斤。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蚕桑生产效率太低,没有将已有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我省蚕桑产业的明天应该是美好的。加强蚕桑生产技术服务,大力加强蚕桑技术研究推广,加大蚕桑品种改良、桑树栽培、桑蚕病虫害防控等技术研发力度,开展桑园多种经营和茧丝综合利用开发,不断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综合经济效益;稳定蚕桑业发展,确保工业效益增长、出口贸易稳定和蚕农持续增收,才能保持我省茧丝绸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云南省纤维检验局) (中国纤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