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高企、门店关闭、人浮于事……对于眼下的体育用品行业,几乎所有的新闻都是负面的,更有各种资本运作、品牌重组、裁员减产等传闻满天飞。
库存消化、单店提升、减员增效……经历了高速增长、积累了坚实家底的各大泉州运动品牌,此时并没像部分外地媒体所报道的慌乱,反而静心反思,埋头调整。
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更何况前后也只是短短的20年时间,真正遇到问题,也是这两三年的事情。记者走访发现,对于十年狂奔追赶留下的后遗症,很多企业创始人、职业经理人都有着清晰的认识,尽管对狂奔后遗症的医疗方案看法不同,但是在泉州运动品牌中,创始人家族依然牢牢掌握着话语权,一些调整方案也被执行得坚决、彻底和到位;与此同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企业间的人才流动,也都有了更为开放的心态。
狂奔后遗症
12月9日下午,在惠安沿海沙滩,一家酒店组织员工进行野餐。往年这个时候,这家酒店忙得不可开交,纷纷前来预订场地的鞋服企业,各种忙乱各种急。“行业起起落落,很正常,但是也没想到这股热潮退得这么快。”携带全家出席的酒店副总曾先生对此颇感无奈,但也无能为力,作为新兴的会务型酒店,泉州本地的企业订货会,可是个巨大的商机。
“我们今年的策略改变了,只邀请规模升级总代或规模以上地区代理商来泉州,就几十人,主要是沟通和研究市场情况。订货会到不同的片区开,例如华中地区,就选择湖南。”一家上市鞋企营销副总监陈琦告诉记者,从早期办事处,到分公司,到总公司,再到分地区订货,实际上是针对不同时期的问题,寻求的一种解决办法,“名义上都会有不同的说法,邀请到泉州来,可以说是欢迎参观总公司、安排旅游度假;分地区订货,则表示总公司对这块市场的高度重视,为经销商造势宣传。”
在体育用品行业,基本上都保持了一年四次订货的惯例,即提前半年订货,但今年的订货会,经销商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核心就是库存。“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企业库存三年都卖不完,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匹克CEO许志华分析,说对,因为零库存是伪命题,即只要企业在运营中,就会有库存,只是多少的问题;说不对,因为一家企业或是经销商如果是卖库存,不用说三年,一年都支撑不下去。
从今年7月份开始,关于库存的报道,就充斥着各类媒体的鞋服产业新闻版面;但是,由此引爆的问题,却几乎乏人问津,或者都没有搬出来公开说。“库存比例一提高,首先受影响的就是企业的资金链,账期拉长,新品订货谨慎;其次是人员设置,几年前很多企业请来了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把内部管理架构和岗位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是一旦增速放缓或下降了,就出现人浮于事的臃肿局面;再次就是工人管理,多了养不起,放了又怕收不回来。”一家上市公司湖南分公司负责人曾亮半年前离职,他认为,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副总监以上的高管太多,一些问题甚至架空了公司领导层,事后处理也难以挽回损失。
整顿经销商
经销商和品牌商之间,永远都是在博弈,尽管近年来对经销商的称呼,已经纷纷改成“事业合作伙伴”,但依然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如果说品牌商是骨肉,那么经销商就是皮,专卖店就是毛。
“有些品牌会对经销商强调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应该戮力同心;但是,经销商一转身就会暗笑,如果哪天合作不愉快了,完全可以连皮带毛一起卷走。”曾亮告诉记者,湖南省是很多泉州品牌的市场重镇,因此经销商的争夺,也非常激烈,时不时会听说某个品牌经销商“被策反”;如果说早期还是经销商投入比较多,到后期大举开店的时候,品牌公司的投入就很大了,每新开一家门店,都会有补贴,“大概是2010年前后,补贴之高,甚至出现了开假店骗补贴的事情”;加上很多尾款的积累,很多经销商手里甚至欠了几百万货款:部分省代每年销售额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欠个10%,不过分吧?
今年的库存危机,也给了品牌公司一个整顿的机会。“两个杀手锏:一是清账,二是清地盘。”一家上市公司营销副总透露,按照惯例经销商是分等级的,每一个等级都对应着不同的区域经营权和政策支持,不同等级有不同的销售任务。今年的订货会,很多经销商都要求减负,公司也答应了,但是要求按照比例将拖欠多年的尾款还上;降低销售任务,就必须同意公司把直营店和加盟店开进去,不能一人独占。
“年景不好,经销商要改旗易帜投奔其他品牌,也不太容易;而且很多公司都这么做,跑到哪里都一样,还可能面临诉讼(追款)。因此,整体上来说,针对经销商的调整,还是比较成功的;如果碰上硬茬,干脆直接收购或取消其代理权。”曾亮在离职前的最后一个任务,是帮助公司更换了安徽总代,2000万元收购经销商公司和150家门店,扣除拖欠的尾款、货款实际仅需1000万元不到,新的经销商垫付。
发力直营店
针对经销商的整顿,在去年初就有部分公司开始有所动作。“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早期做市场的时候,真的是赤膊上阵,作为老板,亲自到酒店里每个经销商的房间去谈判,有时候甚至是求人的。”一位老板感慨,这种创业之初的艰辛,并不是美好的回忆,甚至是有点尴尬,“你帮他做大以后,店开起来了,转投其他品牌,还会把这种事情跟新老板推心置腹地讲”;被同行认为识人不察,显然是件很丢面子的事情。
正是和经销商的博弈,使得这几年来品牌公司自营店和个人加盟店开始发展。今年来的行业危机,让直营体系开始名正言顺地成长起来。
公司的自营店,主要是大型旗舰店,其主要目的并非销售,而是树立品牌形象,这主要是为弥补经销商对单家门店投入不足,需要多点分散,需要做一个固定的品牌展馆,作为最好的广告牌和体验馆;个人的加盟店,主要是激发民间闲散资金的力量,吸引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往往能够深入到相对窄众,但定位精准的社区,例如在学校周边的门店,只卖篮球鞋、跑步鞋、足球鞋和服饰,30平方米面积就足够了,每年能卖个30万也不错,哪怕是堆放得像小仓库也不要紧,关键是针对性强、售价较便宜。
直营店的建设,更多的是对“品牌+批发”模式的反思。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上,361°签约运动员孙杨名满天下,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带有奥运和孙杨元素的系列产品,就在专卖店和消费者见面了,而按照正常的铺货时间,8月处于第三季度中期,上不上、下不下颇为棘手,并且订货会在年初就举办了。“我们必须要构建一个品牌和消费者直接对话的平台,直营店无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体育市场中心总监赵峰认为,这是对批发模式的一个有益补充,可以省去很多中间环节,毕竟分公司属于内设机构,在保质保量完成总部要求方面,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
让HR飞一会
现在,大多企业的销售,推行分公司负责制,但分公司和总公司的部门,是平级的。很多紧急问题,从汇报到批示,多个部门转下来要半个月;从批示到执行,不同部门之间一推诿,一个月就过去了;分公司的人在外地,是可以直接找老板,要特别对待,但需要有心理准备,“被绕过去的总公司部门,往往会在下一次会议上围攻,或者去找老板打小报告”.曾亮说,比起市场开拓的艰难,内部的明争暗斗更致命。
今年的李宁,CEO张勇卸任是最大的新闻之一。尽管麻烦缠身,但依然无人会小觑李宁。至少,目前泉州军团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大多还是创一代掌舵,创二代或富二代参与管理,家族特色异常鲜明。
张庆认为,没有任何模式、任何人是完美无瑕的,因为判断标准不一样;之前很少有人讨论泉州品牌的职业经理人,是因为这个群体还很小,从多元化角度来说有欠缺,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
身处其中的职业经理人,对此更有切身体会。“十年前,如果一个高管,哪怕是部门经理,跑到另一家公司上班,肯定会背上‘叛徒’的骂名;而且这种氛围很奇怪,都在泉州上班,抬头不见低头见,自己被骂的时候,也在骂别人。可能是为了博取老板的欢心吧!”一位曾在多家泉企“转岗”、从普通员工升至副总裁的人士坦言,现在最大的变化,是老板的心态:你去了更好、更大的公司,他恭喜你;你去了更小的企业,他会说“想回来了打个电话”;在同一场合,不同老板带着互相跳槽的员工出现,也会彼此微笑握手。
“这种心态,是随着事业做大、企业发展、个人修养提升不断变化的,也是公司和品牌不断前进所必需的。”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有些企业规模相差较大的老板,甚至会在私下聚会时,彼此要人或荐人,大公司把一些不适合在公司发展,但确实有某方面特长的中层管理人员,交流给小公司,也会从小公司友好地“挖人”:很多泉州老板发现,从国际品牌、大型国企、外资企业来的“空降兵”,并不适应泉州的企业土壤。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