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服装终端市场的惨淡,终于传递到了上游的纺织行业。7月6日,工信部发布《2012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形势分析》,一改一季度的乐观态度,直言今年来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呈现下滑态势,生产增速明显下降,出口数量有所减少,企业效益出现下滑,产业链前端(棉纺、化纤)亏损加重,并预测今年下半年纺织行业运行形势难以明显改善。这份覆盖面在全国的形势分析报告,又对泉州的纺织行业释放出哪些信息?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秘书长陈苍松认为,今年泉州的纺织行业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艰难,但是工信部的调研报告集中在规模以上纺企,泉州的纺织行业则以中小型为主,多数仍在撑着,没有大面积停工。通过对晋江、石狮多家纺织、印染企业和布行的走访,记者切身感受到了今年市场惨淡带来的寒意。外贸订单的拦腰折半,化纤织造企业的大量库存和价格骤降,这些看似都是众多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所带来的恶果。然而,与冰一样的行情相反,我们找到了一些在几年前便谋求转型并推进差异化的企业:他们的订单不减反增。隐藏在“市场疲软”背后的问题症结是,从改革开放至今纺织行业的“同质化竞争”、“盲目扩张”。“哪个产品成功,大家蜂拥上去一起做也能成功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石狮一位棉纺企业老板说。现状冰火两重天的布行要想知道如今泉州纺织行业的生存状况,石狮鸳鸯池布料市场是最有效的“试金石”。作为全国四大布料市场之一,这里聚集着6000多间商铺近1000家经营户。在一家开业近20年的老针织布行里,老板施先生连连向记者摇头。“以前是‘淡季不淡,旺季很旺’,现在可不行了”。施先生说,自己主要客户是石狮的服装厂和一些外贸单,顶峰时期一个月营业额超200万元不成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仅外贸单缩水大半,本地几个老客户的订单也大大缩水,如今一个月营业额只剩10多万元,几乎只够人力和租金成本。他最近也听到了几家布行倒闭的消息,如果下半年形势不见好转,明年这家店也只能关门了。而就在离他不远的一家针纺布行,记者却见到了另一番景象。在采访的1个小时里,该店总经理谢先生频频被下单电话打断,起身翻找库存。“我们公司今年不但订单没有减少,反而略有增加。”谢先生说,该店去年才营业,但一开始就进行了差异化的定位,做一站式的采购超市,面料产品种类齐全,力图品种多样化。谢先生是80后,尽管只是布行的新手,思路却很活跃。他经常在全国各地考察市场,极其敏锐地抓住当下的流行款式,并不断开发新产品。外贸受挫,棉纺企业竞相转内销今年国内棉价大跌,对于泉州的棉纺企业而言,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好消息了。因为即便如今棉价已降至每吨18000元左右,也比国外市场贵了整整4000元/吨。“棉纱等棉织品以往是我们的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竞争优势,但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这一形势就遭到逆转,出口大量减少。”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秘书长陈苍松说,国内外的棉价差是失去优势的重要原因。去年,棉价差最高时达到7000元/吨,价差区间在4000~7000元/吨,对泉州许多出口型纺织企业影响很大。再加上去年以来的国际市场萎缩,泉州纺织行业的生存状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艰难。实际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是在外贸受挫,泉州部分外贸型的纺织企业,从今年开始转向国内市场,这加剧了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尽管比国际市场相对好些,但今年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放缓。这些转型的企业多半都无法成功开拓市场。.形势逆转,化纤市场异常惨淡棉纺和化纤,一直占据着纺织行业的大部分产量,这2个原料截然不同的纺织产品,在去年经历了此消彼长的一年后,如今却面临着同样的艰难环境。工信部的数据称,今年上半年,化纤行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了50.1%,棉纺纱加工业利润则同比下降了5.9%。一周前,在晋江金井一家二线的化纤纺织公司,记者见到了愁眉不展的总经理林文(化名)。“今年跟去年真的是天壤之别啊。”林文抱怨说,去年一年,化纤行业做得非常红火,因为棉价太高,许多针织棉纺企业无法生产,化纤类借机打进市场,需求量大增,公司加大生产投入。没想到今年市场形势逆转,订单量只有往年的一半不到,公司库存积压着。可是为了养活工人,工厂机器还是不能停。他们公司还好,附近1家纺织企业早就把厂房设备租给别人去做。“今年大家的想法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撑下去,绝对不能停产。只要撑过了这段困难时期,就是赢家。”林文说。陈苍松则补充说,今年泉州化纤纺织的市场异常惨淡,化纤原料和制成品的价格下跌了30%~50%。出路低端纺织转至东南亚?近段时间,不少媒体指出,国外不少纺织产品的订单直接转移至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东南亚国家。陈苍松也认为,一部分国外纺织订单确实转移到了东南亚,而泉州纺织业受影响程度比全国大。记者采访过的纺织企业,则将问题归咎于欧美等国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和差异化的税收政策。石狮祥芝一家漂染织造企业,则深受这种转移之痛。“今年外贸订单少了5成。”企业负责人说,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棉价差等,让“中国制造”的一些产品已经失去了跟东南亚这些国家竞争的优势。特别是美国市场,对越南的纺织品几乎免税。他们以前合作的一家美国公司,今年直接将订单下到越南,但是越南的产品质量不行,还要从这家企业进口面料,并运到越南进行成衣制作。通过越南运往美国,成本仍然更低。该负责人坚信,越南目前只有劳动力优势,但是配套的产业链完全跟不上,只能进行粗加工。在产品质量上,中国的产品更有优势。差异化之路模仿、跟风、跑量……对于众多仍走在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纺织企业而言,今年这场自终端市场向供应链传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让他们尝到了足够多的教训。在惨淡的市场中,记者看到了一些逆势而上的纺织企业。在石狮,不止一家纺织企业的老板向记者介绍了公司正在推广的新产品(基于避免行业模仿,企业婉拒见报具体信息),即便是国外市场萎缩的现状,订单仍然很多。“我只能说是‘供不应求’”。石狮鸿山镇一家纺织企业主说。来自面料企业联邦三禾的信息是,依靠公司的“低碳环保”面料,他们今年的发展情况也与去年持平。“对于这些做了10多年生意的纺织厂老板、布行老板来说,以前赚钱太容易了。只要有一家企业的一个产品做得好,大家蜂拥而上一起做,然后开始比拼价格,照样能赚钱。但是这种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石狮鸳鸯池布料市场一家针织布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如今服装市场的千变万化,纺织行业长期以来同质化竞争的恶果显现。许多企业老板不去研究市场,还是按照以往的经营思路和模式,被淘汰是迟早的事。“以前‘跑量’的经营模式根本行不通,现在的市场千变万化,已不像以前那样单纯,你要揣摩市场。”石狮尚泽针纺布行总经理谢限生说,自己对所供应的服装厂也精心挑选,要先了解服装厂老板的经营思路、服装款式,要有想法。“走差异化之路,并不是说你完全做出一种新产品,而是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培育和市场验证,客户认同,消费者也要认同。”宏太(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志强认为,纺织企业的差异化之路是以后的必然趋势,比如该公司以前只做胚布,现在开始试水色布;开发一些高端品种,只有自己能做,别人做不了。□相关新闻更多中小微企业或出局7月6日,工信部发布《2012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形势分析》显示,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17亿元,同比下降2.4%;企业亏损面达18.6%,同比高出5.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28.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出口与内需的疲软是导致纺织行业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前5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906亿美元,同比增长仅2.1%,远低于全国商品累计出口8.7%的增速,其中对欧盟出口下降11.2%。而在国内市场上,受物价高位、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也呈现出增速放缓趋势。全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同期低7.3个百分点。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整体处于下行态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仍在蔓延,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还在继续显现,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且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国2011年纺织品服装全球进口额比上年增长了8.6%,而今年1~4月仅增长了3.4%。欧盟需求下降明显,1~5月,我国对欧盟出口下降11.2%。国内市场受物价高位、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也呈现出增速放缓趋势。工信部称,总体上下半年纺织企业仍会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纺织品服装出口将持续低位增长,行业整体效益增速将大幅下滑,企业亏损面和亏损企业亏损额都将扩大,更多的中、小、微型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的风险。利好信息是,继存准率和利率双双下调后,更多“稳增长”的措施有望出台,成为行业运行趋势向好的重要支撑。近日,发布的上半年大宗商品报告指出,目前一批中小微型企业面临融资不畅、订单数量不稳定、转型困难等问题,抗风险能力较弱,行走在“关停”边缘。而由于上半年一拖再拖的纺织原料新增产能在下半年也将逐渐投入,企业库存压力将会增大,预计下半年纺织市场低迷局面改观不大。除此之外,中国棉纺协会跟踪的棉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40%,3万锭以下纺纱企业减产、停产面接近50%。新疆是以棉纺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地区,目前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65%左右,全行业销售收入下降了25%,全行业亏损超过3亿元。(记者 林淑芳)